不可枚举的拼音、解释、组词

不可枚举的简介:

bù kě méi jǔ
枚:个。不能够一个个地列举。形容数量、种类极多。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不胜枚举」。见「不胜枚举」条。

2. 此处所列为「不胜枚举」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三九.俗语有所自》1>「积财千万,不如薄艺随身;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见《颜氏家训》;「生为人所咀嚼,死为人所懽快」,见左雄语;「举头三尺有神明」,见徐铉语;「龙生龙,凤生凤」,见丹霞语;「对牛弹琴」、「作死马医」、「冷灰豆爆」皆见禅录。似此等语,不可枚举。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宋.蔡沈《书经集传.卷五.无逸》。〔参考资料〕 宋.蔡沈《书经集传.卷五.无逸》又下文周公言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及云者,因其先后次第而枚举之辞也。

3. 此处所列为「不胜枚举」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不胜枚举」原作「不可枚举」。「枚」是计算物品的单位,相当于「个」,「枚举」即是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宋代王楙在《野客丛书》中,追溯一些俗语的可能来源。王楙举出古书中的相关资料,类似的说法很多,实在无法一一举出,也就是「不可枚举」。后来「不胜枚举」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举出。「不胜枚举」较早的书证如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七.艺文志脱漏》:「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

1. 形容非常多,多到无法计算。《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更有那金萱、百合、剪春罗、剪秋罗、满地娇、十样锦、美人蓼……等类,不可枚举。」《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假若有人恃强,他便出奇计以胜之,种种快事,不可枚举。」也作「不胜枚举」。

不可枚举》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数量之多,多到无法一一列举。"可"在这里有能够的意思,“枚举”则是逐个列出、数计的意思。“不可枚举”意味着某样东西或者是某种情况包含的内容太过丰富或复杂,以至于无法一一具体列举出来。

详细解释

  • 词义:形容事物数量众多到无法一一列举。
  • 语法结构:动宾短语。
  • 用法:多用于描述极为丰富的资源、种类或者成就等。
  • 情感色彩:中性,但常带有一种赞叹或惊叹的情感。

造句

  1. 这个城市的古建筑风格多样,不可枚举,每一栋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2.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题材广泛,涉及自然风光、人物肖像等,真是不可枚举
  3. 那座博物馆里收藏了无数珍贵的艺术品,其种类之多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不可枚举
  4. 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从春节到中秋节再到重阳节等等,真是数不胜数,不可枚举
  5. 这片森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不可枚举,每一株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美学意义。

分词解释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kě,kè

1 允许:许~。认~。宁~。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4 适合:~身。~口。~体。5 尽,满:~劲儿干。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他~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11 姓。

méi

1 树干:伐其条~。2 古代行军时防止士卒喧哗的用具,状如箸,衔在口中:“又如赴敌之兵,衔~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3 马鞭:以~数(shù)阖(用马鞭指点着数门扇)。4 量词,相当于“个”,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一~别针。不胜~举(一个一个地举不完)。5 姓。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