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究的拼音、解释、组词

学究的简介:

xué jiū
①古代科举的一种科目。唐代有“学究一经”(专门研究一种儒家经典),宋代简称“学究”。②泛指儒生。后常指死啃书本不知变通的读书人:学究气|老学究|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也。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称私塾中的教书先生。今讥称迂腐不知变通的读书人。【例】他虽然是个博士,做事却只会因循旧例,真是个老学究。

1. 本为唐宋时考试的科目之一。《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后用以泛称读书人。《刘知远诸宫调.第一》:「知远便从引至庄上,请王学究写文契了必。」《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逢》:「高年学究,忽然及第连科。」

2. 旧称私塾中的教书先生。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六.辨证类.嘲学究》:「近世嘲学究云:『我若有道路,不作猢狲王。』」

3. 讽刺迂腐浅陋而不通世故的读书人。

词语详解:学究

定义与含义学究”一词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那些学问渊博但知识过于死板、行为方式古板迂腐的人,多用于贬义。这个词主要描述的是一种人对学术或知识的过分追求和拘泥,表现为不灵活地套用教条,缺乏创新思考的能力。

词汇来源学究”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源自文人的自嘲或互相嘲笑的语言表达方式。到了明清时期,“学究”成为更加广泛使用的贬义词,用来描述那些只知死读书、不懂变通的人。

造句

  1. 他虽然学问渊博,但一开口就让人觉得像一个老学究
  2. 在讨论问题时,他总是摆出一副学究的姿态,让人觉得十分别扭。
  3. 不要成为那种只会背诵课本、缺乏创新思维的学究式教师。
  4. 他的发言总是那么枯燥乏味,就像一位学究在宣讲教义一样。
  5. 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思维停留在学究式的固有框架中,而应该更加开放地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

这些造句展示了“学究”一词的贬义色彩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方式。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负面评价他人,同时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勇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思维模式。

分词解释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jiū

1 推求,追查:研~。推~。讲~。追~。深~。有案必~。2 极,到底:~竟( ➊ 到底,如“~~想干什么?” ➋ 结果,如“大家都想知道个~~”)。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