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假之年的拼音、解释、组词

天假之年的简介:

tiān jiǎ zhī nián
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指能享其天年。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老天延长其寿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魏书˙卷五十五˙刘芳传:刘生堂堂,搢绅领袖,若天假之年,必为魏朝宰辅。

1. 老天延长其寿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魏书.卷五五.列传.刘芳》:「刘生堂堂,搢绅领袖,若天假之年,必为魏朝宰辅。」

天假之年》是一个成语,出自《汉书·贾山传》,原意是指上天假以时日,让某个人在特定时期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后来,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人生某个特殊年龄或时期得到了难得的机会或成就。

解释:通常“假”在这里有给予、授予的意思。“之年”则特指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天假之年”,整体表达了一种命运的安排或者说是上天的恩赐,使某人在某一特殊的年龄或时间点获得某种机会或者成就。这个词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一个人在某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的机遇和成长。

造句:

  1. 李华自从踏入大学校园后,便迎来了他所谓的“天假之年”,不仅学习环境更加优越,而且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2. 小林今年恰好二十五岁,正是《天假之年》,他的创业项目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让他的人生从此步入了快车道。
  3. 张明在三十而立之际迎来了自己的“天假之年”,他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大城市的繁华,回到家乡创办企业。
  4. 在她四十岁的这一年,也就是所谓的《天假之年》,她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奖项的认可,这让她感到非常欣慰和满足。
  5. 王教授在五十五岁那年进入了人生的“天假之年”,他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

分词解释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jiǎ,jià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山。~话。~冒。~释。~死。虚~。真~。弄虚作~。2 借用,利用:~借。~货。~道(借路)。~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公济私。不~思索(用不着想)。3 〔~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设。~使。~令。~如。~若。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nián

1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2 每年的:~会。~鉴。~利。~薪。3 一年的开始:~节。新~。4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5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6 收成:~成。~景。~谨。荒~。7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