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的拼音、解释、组词

寒食的简介:

hán shí
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有的地区清明叫寒食。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每年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约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晋文公时为求介之推出仕而焚林,之推抱木而死,全国哀悼,于是乃定是日禁火寒食。因介之推有龙蛇歌,故亦称为「龙歌节」。 △冷节、寒节

1. 约在清明前一、二日。参见「寒食节」条。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二月》:「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宋.王禹偁〈寒食〉诗:「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2. 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卷六一.周举传》:「太原一郡,旧俗以介之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寒食》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的词汇,通常指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寒食节。寒食节并非一个单独的诗词作品,而是指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具体日期因地区而异)的传统习俗活动。这个节日源于对古代贤人介子推的纪念,期间人们禁火冷食,以表达对这位不愿出仕为官的隐士的敬意。寒食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祖先和先贤的一种独特情感和尊重。

关于造句: 1.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在寒食节这一天吟诗作画,缅怀逝去的时间与人物。 2. 寒食节的习俗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莫负春光。 3. 这个周末正好是寒食节,家里的长辈决定一起包饺子冷吃,享受这种传统风味。 4. 为了纪念祖先和古人贤哲,在寒食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禁火冷食,避免生火烹饪。 5.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庆祝这个传统的寒食节,比如阅读关于介子推的故事或者进行户外踏青。

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寒食”这一概念。

分词解释

hán

1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2 害怕:~心。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shí,sì,yì

1 吃:~肉。~欲。2 吃的东西:~品。粮~。零~。丰衣足~。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