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儒的拼音、解释、组词

拘儒的简介:

jū rú
1.固执守旧﹑目光短浅的儒生。 2.褊狭。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见解偏狭的儒者。汉.桓宽《盐铁论.毁学》:「而拘儒布褐不完,糟糠不饱。」唐.柳宗元〈六逆论〉:「明者慨然将定其是非,则拘儒瞽生相与群而咻之,以为狂为怪。」

《拘儒》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通常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在古代,“拘儒”这个词多用来形容那些学识浅薄、见识狭隘、过于固执的人。其中“拘”字有束缚、局限之意,“儒”指儒家学者或读书人。“拘儒”一词常带有贬义,用于批评那些虽然自视甚高,但实际学问有限,观点僵化的人。

造句

  1. 古代的某些士大夫,虽饱读诗书,却不免有些拘儒气,难以接受新知。
  2. 在那个时代,有不少拘儒之辈,他们只关注琐碎细节,而忽视了大局观的重要性。
  3. 李先生虽然学识渊博,但他从不自视甚高,不会用拘儒的眼光来看待他人。
  4. 他批评那些拘儒学者,总是过于死板地坚持传统观点,而不愿意接纳新思想。
  5. 我们要避免成为那种固执于旧有观念、不愿接受新鲜事物的拘儒。

以上句子通过不同的情境使用了“拘儒”一词,形象地展示了这个词在古代和现代语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jū,gōu

1 逮捕或扣押:~捕。~系。~留。~拿。~囚。~禁。~押。2 限,限制:~束。~谨。不~小节。3 固执,不变通:~泥。~礼。~迂。

1 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家。~教(即“孔教”)。~士。~术。~学。3 同“ 懦 ”,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