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阍的拼音、解释、组词

帝阍的简介:

dì hūn
1.古人想象中掌管天门的人。 2.天门,天帝的宫门。 3.宫门,禁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天帝的宫门。《文选.扬雄.甘泉赋》:「选巫咸兮叫帝阍,开天庭庭兮延群神。」

2. 替天帝守门的人。《楚辞.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3. 宫阙、朝廷。唐.王勃〈滕王阁序〉:「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帝阍》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其含义较为特定和古雅,主要用于形容天宫的大门或朝廷的重要门户。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帝阍”常被用来象征皇帝的宫廷、天庭或者神灵居住的地方的大门,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解释:

  • :通常指的是帝王,也可以泛指天地自然之主。
  • :本意是守门人,引申为门户或机关。在古代,“帝阍”常用来比喻天宫的守门者或是象征性的说法,代指天庭的大门。

造句:

  1. 古文《离骚》中有云:“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意即:“我让那守护着天门的使者打开门扉,依靠在巍峨的天宫之门前等待我的归来。”

  2. 在古装剧《封神榜》中,常有“欲见玉帝须过九重天,叩响帝阍”的情节描写,形象地描绘了通往天庭之路之艰难。

  3. 诗人写道:“我欲凌空飞升兮,帝阍阻隔,何时能得通天路?”表达了想要上达天听、实现理想却遭遇重重阻碍的无奈与渴望。

  4. 《庄子·外物》记载:”帝有数门,三神之门,九臣之门,八师之门……“说明了古代神话传说中,不同层次的神灵或人物进入天庭需要经过不同的门户,体现了“帝阍”的象征意义和等级划分。

  5. 在现代文学作品《神话与历史》中提及:“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仿佛能听见那古老的帝阍发出微弱却坚定的声音……”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这个词汇新的生命力,使其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体验。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帝阍”不仅是一个具体的门的名称,在文学作品里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想象空间。

分词解释

1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玉皇大~。2 君主:~王。皇~。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