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摇撞骗的拼音、解释、组词

招摇撞骗的简介:

zhāo yáo zhuàng piàn
撞骗:寻机骗人。假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凭借他人名声,到处炫耀、诈骗。※语或出《红楼梦.第一○六回》。

2. ※《红楼梦.第一○六回》贾政听说,心下著忙,道:「众位听见我的风声怎样?」众人道:「我们虽没听见实据,只闻外面人说你在粮道任上怎么叫门上家人要钱。」贾政听了,便说道:「我是对得天的,从不敢起这要钱的念头。只是奴才在外招摇撞骗,闹出事来我就吃不住了。」众人道:「如今怕也无益,只好将现在的管家们都严严的查一查,若有抗主的奴才,查出来严严的办一办。」贾政听了点头。

3. 「招摇」一词出现得相当早,在《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就有一段记载︰卫灵公带著夫人,要孔子随行,故意让车驾经过市集,在人多的地方,以引人注意,夸耀自己,这就是「招摇过市」一语的典源。后来又有「大事招摇」、「招摇撞骗」的用法。「招摇撞骗」就是借名炫耀,到处诈骗。在《红楼梦.第一○六回》里说到贾赦和贾政二府被抄家,后蒙皇恩,赦免贾政。亲友前来问候,劝贾政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官声。贾政忙著问,外头对他为官的风评如何。有的亲友就说,虽然没有真凭实据,但确实听到贾政在粮道任上,如何叫门人收贿的传言。贾政连忙表示自己行事是对天可表,从来不敢有这种念头。只是部属在外头「招摇撞骗」,一旦闹出事来,担待不起。这里的「招摇撞骗」就是藉贾政的名声,在外行骗的意思。

1. 假借他人的名义或声势而到处诈骗。【例】他假借董事长的名义到处招摇撞骗,最后终于被警察逮捕,移送法办。

1. 借名炫耀,到处诈骗。《红楼梦》第一○二回:「那些家人在外招摇撞骗,欺凌属员,已经把好名声都弄坏了。」《老残游记》第一八回:「你若借此招摇撞骗,可要置你于死的!」

词语解释

招摇撞骗(zhāo yáo zhuàng piàn)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行为不端、以虚假身份或手段博取他人信任从而进行诈骗的行为。这个词强调的是通过装模作样、装扮成某种身份来进行欺骗。"招摇"指的是炫耀或装模作样;"撞骗"则是指用欺骗的方式获取利益。

造句

  1. 公司里的那个小王总是喜欢招摇撞骗,他假装很有经验,结果却经常给项目带来麻烦。
  2. 警方最近破获了一起招摇撞骗案件,骗子们利用假身份骗取了大量的钱财。
  3. 张三是出了名的招摇撞骗者,他总是在各种地方制造混乱,然后趁机拿走一些东西。
  4. 李经理坚决反对公司内部的招摇撞骗行为,为此设立了举报机制以维护公司的信誉和利益。
  5. **在那个小镇上,大家都对他嗤之以鼻,因为他总是穿着华丽的衣服,到处招摇撞骗,最终被识破。

这些造句展示了招摇撞骗行为的不同场景和后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成语的含义及其应用范围。

分词解释

zhāo

1 打手势叫人来:~唤。~呼。~手上车。2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集。~收。~纳。~贤。~聘。~兵买马。3 应接:~待宾客。4 引来:~惹。~引。~揽。~致。5 承认自己的罪行:~供。~认。不打自~。6 同“着”。7 摇动:~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yáo

1 摆动:~曳。~晃。~荡。~篮。动~。~摆。~头摆尾。~~欲坠。扶~直上。2 往上升:风举云~。

zhuàng

1 冲打,碰击:~钟。~车。~击。顶~。冲~。2 碰见,无意中遇到:~见。3 试探:~大运(碰运气)。

piàn

1 欺蒙,诈取,用诺言或诡计使人上当:~人。~子。~术。~局。~取。诈~。拐~。诱~。受~。2 一条腿抬起跨上去或跳过去:~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