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死的拼音、解释、组词
送死的简介:
sòng sǐ
1.犹送终。 2.指自寻死路。 3.犹害死。
1.犹送终。 2.指自寻死路。 3.犹害死。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自取灭亡、自寻死路。【例】没有万全的准备便冒然登山,分明是送死。
1. 父母丧葬之事。《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红楼梦》第三回:「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
2. 自取灭亡。《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
词语“送死”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行动非常危险、毫无生还可能,或者形容某个人去执行这样的任务时,面临极大的生命危险。这个词多用于军事和冒险情境中,指那些明知前方是险境却不得不面对的情况。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字面上理解,“送死”可以分解为“送”和“死”,其中“送”在此处更多地体现了行为的主动性或被迫性,而“死”则直接指向了结果。
- 比喻含义:更深层次上,它表达了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或行动。这个词语往往带有批判意味,指出这种行为不仅是不理智的,甚至是自取灭亡。
造句:
- 在那场战役中,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送死”的任务,以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
- 尽管他明白自己是在做一件几乎等同于“送死”的事,但他知道必须有人去做这个决定性的行动。
- 由于道路塌陷严重,这次救援行动被外界称为“送死之旅”,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和挑战。
- 面对病毒肆虐的情况,一些医护人员选择了深入疫区进行工作,他们深知这可能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送死”行动。
- 不管结果如何,“送死”的精神背后往往体现了某种英雄主义或牺牲奉献的精神。
请注意,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这类词语时,应当谨慎考虑其语气和效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情感伤害。
分词解释
死
sǐ
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2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3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4 无知觉:睡得~。5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6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8 极,甚: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