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面的拼音、解释、组词

颜面的简介:

yán miàn
①脸部;面容:她的颜面就像一片干了的海蜇一样。②情面;体面:他碍于颜面,只好答应了来人。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面貌。【例】颜面姣好

2. 面子、名誉。【例】他犯下如此大的错误,实在有损父母的颜面。

1. 面容。如:「颜面姣好」。

2. 体面、名誉。《元史.卷一二八.相威传》:「仍喻相威曰:『朕知卿不惜颜面。』」《红楼梦》第三三回:「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

3. 人情、情面。《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史局深籍禁门,所以杜颜面,防请谒也。」

《颜面》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脸或面子,具有双重含义。首先,在解剖学和日常用语中,“颜面”特指人的脸部,特别是面部的前部,包括额头、眼睛、鼻子、嘴巴等部分;其次,在文化与社会意义上,“颜面”则更多地用来比喻个人的尊严、名誉或者在公众面前保持的良好形象。

详细解释:

  1. 解剖学意义:从解剖学角度来看,“颜面”特指脸部,特别是在中国文化和语言中,人们常常用“脸”来代称面部。它涵盖了所有的面部特征,如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

  2. 社会文化意义:在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上,特别是涉及到人际交往和社交场合时,“颜面”更多地用来表示个人的尊严、名誉或在公众面前维持的良好形象。“失了脸面”,“丢脸”这类表达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羞愧或被他人轻视。

造句:

  1. 解剖学意义:我昨天不小心把汤溅到了颜面上,现在脸上还带着烫伤的痕迹。
  2. 社会文化意义:这次失败虽然让他很伤心,但他努力挽回了颜面,避免在同事面前尴尬。
  3. 社交场合:为了维护家庭的颜面,父亲决定不向外界透露他失业的消息。
  4. 个人形象: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她始终注意保护自己的颜面和名誉。
  5. 面子的重要性:在中国文化中,保全面子往往比实际利益更为重要,有时甚至会因此做出一些不合逻辑的选择。

分词解释

yán

1 面容,脸色,脸面:容~。开~。~面。~色。笑逐~开。鹤发童~。2 色彩:~料。五~六色。3 姓。

miàn

1 头的前部,脸:脸~。颜~。~目。~~相觑。2 用脸对着,向着:~对。~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3 事物的外表:地~。~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额(票面的数额)。4 方位,部分:前~。反~。片~。全~。多~手。5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鼓。6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议。~晤。耳提~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7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曲(qū)~。8 粮食磨成的粉:小米~。玉米~。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9 粉末:药~儿。10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条。11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