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联的拼音、解释、组词
颈联的简介:
jǐng/gěng lián
律诗的第三联(五、六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律诗的第三联(五、六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律诗中第五、六两句,互相对偶,称为「颈联」。也称为「腹联」。
《颈联》,这个术语通常不是直接用于描述汉语中的一种文学形式或结构,但可以理解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可能指代对仗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传统中国诗词创作中,“颈联”是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以及对联等作品中的中间一联,它位于首联和尾联之间,通常由两句话组成,要求上下句字数相同且对仗工整。
在具体的使用上,“颈联”的概念可能更准确地出现在撰写对联时,指的是对联的第二部分(即下联),与第一部分(上联)形成对仗关系。然而,在正式的文学定义中,并没有“颈联”这一专有名词,可能是理解上的偏差或是地方方言中的特定用法。
为了更加精确和符合传统诗词的结构,请参考以下常见的名词术语: - 首联:指一首诗的第一联。 - 尾联(或结句):指一首诗的最后一联或是最后一句。 - 对仗:指诗句中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在形式上需要保持相似性,如词类、平仄等。
接下来提供五个使用“颈联”概念的造句示例(这里以对联为例构建句子):
- 这幅字的下联颈联是:“春风送暖千门秀”,与上联“旭日临窗万象新”形成绝妙的对仗。
- 诗人创作时,需要精心打磨每一联,尤其是中间的颈联,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 在书法展览中,我特别喜欢那幅作品的颈联,其工整的对仗和优美的笔触让人赞叹不已。
- 学习对联写作时,要注意每一句,特别是颈联部分的巧妙构思,才能使整个作品更加完整和谐。
- 《红楼梦》中贾宝玉作对联时所展示出的才华,尤其是在处理颈联回合上的技巧尤为人称道。
请注意,在实际使用时,如果需要特别强调其中间一联的重要性,则可以具体指明为“上联”、“下联”,或是直接描述其内容和特点。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