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的拼音、解释、组词
靖康的简介:
jìng kāng
宋钦宗(赵桓)年号(公元1126-1127)。
宋钦宗(赵桓)年号(公元1126-1127)。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宋钦宗的年号(西元1126~1127)。
《靖康》是北宋末年的一个年号,也是南宋初年的一个年号。它由宋钦宗赵桓在1126年至1127年间使用。这个时期非常著名,因为它标志着北宋的灭亡,其中发生了“靖康之难”,即金军攻陷开封,俘虏了徽、钦二帝。
以下是关于《靖康》的一些详细解释:
-
背景:靖康时期正值宋朝由盛转衰之际,内部腐败严重,外患不断。特别是在1125年(宣和七年),辽国与金国结盟进攻北宋,而宋朝却因内部矛盾未能有效应对。
-
靖康之难:1126年,金军再次南下攻宋,兵临开封城下。由于准备不足,加之内部的分裂,北宋首都开封最终在1127年被金军攻破。这导致了徽宗和钦宗二帝被俘,北宋政权几乎崩溃。
-
意义:靖康之难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仅标志着宋朝统治的终结,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体制的重大问题,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接下来提供五个使用“靖康”的造句:
-
为了纪念靖康之难,每年都会有许多学者和文人聚集在一起,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对那段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常常讲起靖康年间的故事,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状况。
-
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靖康”这个词汇或名称,以此来象征一个王朝结束或者国家动荡的时期。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句诗被广泛引用,用以表达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对正义、恢复河山的决心。
-
靖康之难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在今天仍值得我们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