鬇鬡的拼音、解释、组词

鬇鬡的简介:

zhēng níng
1.毛发蓬乱貌。 2.谓草丛蓬乱貌。 3.狰狞,凶恶可憎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须发蓬乱的样子。唐.韩愈、孟郊〈征蜀联句〉:「怒须犹鬇鬡,断臂仍&98e9._104_0.gif;????。」

2. 丑陋、丑恶的样子。唐.元稹〈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诗:「下观鬇鬡辈,一扫冀不存。」《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以次各指其官职,率鬇鬡怪异。」

《鬇鬡》一词较为少见,主要出现在古文或诗词中。在现代汉语中,“鬇鬡”通常用来形容男子未蓄须、头发短而疏的样子。这一词语出自古代文献,其结构独特,包含了两个字根:“鬑”和“鬢”,分别描述了不同的面部毛发特征。

详细解释:

  • 鬑(lián):指的是下巴附近的胡须。
  • 鬢(bìn):是指两鬓的头发。在古代文献中,“鬇鬡”一词常常用来形容年轻男子尚未蓄胡须,仅有一些稀疏短发或小胡子的状态。

造句示例:

  1. 古代文人往往喜欢用诗词描绘不同年龄段男子的形象,其中不乏描述青春年少、鬑鬢未成的诗句:“少年鬑鬡未盈颠”。
  2. 在古代小说中,对于描述青年英雄人物时,也常常会用到“鬇鬡”一词来描绘其年轻、英气未衰的样子:“只见那少年身披铠甲,鬇鬡未长,英姿勃发。”
  3. 描写古装剧中的场景时,编剧可能会这样描述:夜色之中,只见一位青年公子,鬑鬢初生,面容俊朗。
  4. 在描绘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画卷中,也可见这样的描写:“春风吹面,少年立于柳树下,鬇鬡如丝,笑颜可掬。”
  5. 古代的诗词歌赋中亦不乏此种描述:在一次文学聚会中,诗人感叹道:“年少时,正是鬑鬢未长之时,春风得意。”

需要注意的是,“鬇鬡”一词较为生僻,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低。上述例子主要从古文和古典作品的角度出发来构建造句环境。在实际交流或写作中直接使用“鬇鬡”可能会显得不自然,建议根据具体情境寻找更符合语境的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níng

1 〔鬇~〕见“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