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笛的拼音、解释、组词
鼻笛的简介:
bí dí
1.台湾高山族的一种吹乐器。也称鼻箫。由两根竹管绑在一起制成,管的两端各开一小孔,在管身下段各开三或四个小孔。演奏时以鼻孔向上端的小孔送气,双手按管身各小孔调节音律。海南岛的黎族也有类似的乐器。
1.台湾高山族的一种吹乐器。也称鼻箫。由两根竹管绑在一起制成,管的两端各开一小孔,在管身下段各开三或四个小孔。演奏时以鼻孔向上端的小孔送气,双手按管身各小孔调节音律。海南岛的黎族也有类似的乐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乐器名。流行于高山族间的吹奏乐器。形制可分单管与双管两种,均为竹制竖吹。音色柔美、纤细,常用于婚丧、猎归、迎客、祭祀等演奏。
《鼻笛》的解释
鼻笛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主要通过鼻子吹奏发声。这种乐器在中国南方地区比较常见,特别是在湖南、湖北等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使用。鼻笛的结构简单,通常由一段长约10至20厘米的竹子制作而成,两端削尖,中间留下一个孔洞,演奏者利用鼻子发出声音。由于它的声音较为清脆、悠扬,常用于民间歌舞表演或民俗活动中。
造句
- 在湖南的乡村里,每逢春节时,总能看到老人们戴着草帽,吹着鼻笛,在院子里载歌载舞。
- 鼻笛那清越的声音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
- 小明对家乡的民间乐器充满了好奇,他对父亲说:“什么时候能教我吹鼻笛呢?”
- 村里的老艺人李大爷精通多种竹制乐器,其中最擅长的就是演奏鼻笛,他的技艺甚至远近闻名。
- 今年的文化节上,一支由村民组成的民乐小队将展示包括鼻笛在内的各种传统乐器。
这些造句尝试展示了鼻笛在不同场景中的使用情况和文化背景。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