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布的拼音、解释、组词
风起云布的简介:
fēng qǐ yún bù
布:展开,铺开。大风起来,乌云密布。
布:展开,铺开。大风起来,乌云密布。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大风骤起,乌云密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九.罗真人降雨助金验:「众知妪即罗真人也,于是见处焚香以告焉,俄而风起云布,微雨已至,众乃还家是夕数十里内甘雨告足。」
1. 大风骤起,乌云密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九.罗真人降雨助金验》:「众知妪即罗真人也,于是见处焚香以告焉,俄而风起云布,微雨已至,众乃还家是夕数十里内甘雨告足。」
《风起云布》这一词汇并非一个标准的成语或者俗语,但从字面意思来看,它可以被理解为“风开始刮起来,云开始聚集”的景象。这种景象通常用来形容天气变化即将发生的情景,也可以比喻事物的发展趋势或某种情况的变化即将到来。
如果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风起云布》更像是一种描述自然现象或事物发展状态的表达方式,并没有固定的含义或者用法。
以下是五个使用“风起云布”进行创作的例子:
- 今天早晨我站在窗边,只见外面《风起云布》,似乎预示着即将有一场大风雨。
- 随着公司战略调整的展开,《风起云布》的新业务模式正在逐渐形成。
- 虽然他最初只是一个小角色,但在团队的努力下,他的作用开始变得不可或缺,正如《风起云布》,在合适的时机发挥了关键作用。
- 《风起云布》是秋季的一个显著特征,随着秋风的起舞和天空中渐渐增多的浮云,人们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
- 在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新领域,《风起云布》的概念正激励着新一代艺术家探索未知的可能性。
请注意,这里的创作是在“风起云布”的自然景象基础上进行的人文意义联想,并非其原本含义。
分词解释
风
fēng,fě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 姓。
起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云
yún
1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2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3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4 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5 通“芸”。众多。6 通“纭”。纷纭。
布
bù
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匹。~帛。~衣。2 古代的一种钱币。3 宣告,对众陈述:宣~。发~。~告。开诚~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4 分散到各处:散~。遍~。星罗棋~。5 流传,散播:~道。~施。6 做出安排:~置。~景。~局。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