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词夺理的拼音、解释、组词

强词夺理的简介:

qiǎng cí duó lǐ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强词夺理」之「夺」,典源作「昧」。形容没有道理却强为狡辩,硬说成有理。语本唐.神清《北山录.卷三.合霸王》。

2. 唐.神清《北山录.卷三.合霸王》三国初,吴人未甚信。天竺沙门康僧会始造于吴,缔搆行道,孙权以为诬。……孙皓狂虐不道,国将病矣!初废毁淫祠,延及寺宇,群臣议曰︰「佛之威力不并余神,僧会感灵。太皇创寺,今若轻废,恐贻后悔。皓意未谓之然,使张昱至寺诘会,会才辩奇拔,昱不能加,乃复于皓。皓1>大集公卿洎2>庶寮3>,征会以车马,既至,皓强词昧理,取会不及已。而会酬抗尽典谟之体,推引叶忠良之议。皓然知其不可屈,乃革容而敬焉。 〔注解〕 (1) 皓:孙皓(西元242∼284),三国吴皇帝,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孙皓个性专横残暴,奢侈荒淫,大失民心。天纪四年,晋武帝六路出兵攻吴,皓出降,在位十六年,后封为归命侯。 (2) 洎:音ㄐ|ˋ。到、及。 (3) 庶寮:众官。寮,同「僚」。

3. 「强词夺理」原作「强词昧理」。佛教约于东汉明帝时正式传入中国,但一直仅流传于北方,并未传入江南。直到东汉末年,部分佛教徒为了躲避中原的战乱,迁居吴地,佛教才随之进入江南。据唐.神清《北山录.卷三.合霸王》载,东吴孙权赤乌年间,天竺僧人康僧会为在江南弘法,来到建业,奉劝孙权信佛并建寺塔,显佛骨舍利神迹,于是孙权命人建塔十三座,自此笃信佛教。后来孙皓继位,他暴虐无道,施行苛政,并要拆毁庙宇,亵渎神佛。众臣力劝不可,他们认为佛之能力跟其余众神不同,且佛塔是先王所建,若轻易拆毁,恐怕会遭到天谴,到时就后悔莫及了。孙皓因此犹豫不决,决定派张昱先去会见僧会,试探他的实力。张昱年轻好辩,又不信鬼神之事,向僧会提出了不少诘难。僧会虽已年老,但面对张昱的诘问仍回答得头头是道,使张昱无懈可击,反被折服,只得回去向孙皓复命。孙皓知道了僧会的辩才无碍之后,更想见他一面,于是召集了公卿百官,又派人去接僧会入宫。僧会来到宫中之后,孙皓也提出许多问题想要辩倒僧会,他问僧会说:「佛教所宣扬的是什么道理呢?」僧会回答:「是视众生平等。君王能够爱民,使人民安居乐业;人民能懂孝悌仁义,互相友爱。」孙皓听了之后又说:「这不都是孔孟的道理吗?」僧会回答:「佛法与孔孟之道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孔孟主要传扬人伦,这点与佛法是一样的,但是佛法更加广泛,提及因缘生灭、诸行无常,这则是孔孟之道所没有的。」孙皓虽然强自狡辩,但仍无法辩倒僧会,也就不敢随便毁坏庙宇佛像了。后来「强词夺理」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原文「强词昧理」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没有道理却强行狡辩,硬说成有理。

1. 本来无理,却硬说成有理。【例】事实摆在眼前,无论你如何强词夺理,也不能说服我。

1. 本无理由却强行狡辩。《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通俗常言疏证.言语.强词夺理》引《空谷香剧》:「羞色胆包天,强词夺理。」

词语:强词夺理

【释义】强词,指无理地狡辩;夺理,强行争得道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用无根据的话来强辩,企图以歪曲事实、混淆是非的方式来争夺正确的道理。

【近义词】无理取闹、颠倒黑白

【反义词】理直气壮

【例句】

  1. 在这场辩论中,他试图通过强词夺理来掩盖自己观点的不足之处,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2. 他在会议上的发言显然在强词夺理,事实并不支持他的观点。
  3. 小张一再强词夺理,试图为自己辩解,但他提供的证据很弱,无法令人信服。
  4. 虽然小李的观点不正确,但他却用一些无关紧要的理由来强词夺理,试图混淆视听。
  5. 他们之间的争执主要源于一方过于强词夺理,而另一方则坚守事实依据。

使用“强词夺理”时需要注意,它更多用于形容说话或写文章中以无根据的话进行辩解的情况。在日常表达中,可以适当调整用词使其更加符合具体语境和语气需求。

分词解释

qiáng,qiǎng,jiàng

1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壮。~健。~人。~力。~大。~劲。刚~。富~。列~。~弩之末。年富力~。2 程度高:~手。~烈。~酸。能力~。3 胜过,优越,好:~干。争~好(hào )胜。4 有余,略多于某数:~半(超过一半)。5 使用强力,硬性地:~占。~加。~攻。~悍。~横(hèng )。~梁(强横霸道)。6 着重,增加分量:~化。增~。

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duó

1 抢,强取:抢~。掠~。巧取豪~。强(qiāng )词~理。2 争先取到:~得最后胜利。~魁。~冠(guàn )。3 冲开:~门而出。4 丧失,削除:剥~。褫~(剥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5 晃动:光彩~目。6 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7 漏掉(文字):第八行~一字。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