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莱的拼音、解释、组词
草莱的简介:
cǎo lái
1.犹草莽。杂生的草。 2.指荒芜之地。 3.犹草野。乡野;民间。 4.布衣。平民。
1.犹草莽。杂生的草。 2.指荒芜之地。 3.犹草野。乡野;民间。 4.布衣。平民。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荒地的杂草。《孟子.离娄上》:「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树木参天,草莱遍地。」
2. 田野。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一言分珪爵,片善辞草莱。」
3. 未出仕为官者。唐.李商隐〈漫成五章〉五首之四:「不妨常日饶轻薄,且喜临戎用草莱。」
《草莱》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未经开垦的土地,即野地、荒地。它来源于对自然状态下的土地的认知和描述,后来也常被用来比喻处于未开发或新创的状态的事物。
详细解释:
- 原意:指的是未经耕种的草地或农田。
- 引申义:象征着一种全新的开始或者尚未发展的领域。在现代社会中,它也可用于形容刚刚起步、还未成熟的新事业、新项目等。
- 情感色彩:通常带有正面的情感色彩,意味着新生和希望。
造句:
- 为了振兴乡村经济,当地政府决定投资开发这片草莱,将其转变为高效农场。
- 这个初创企业就像是一片刚刚破土而出的草莱,在市场中逐渐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草莱之地,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来培育新的成果。
- 企业家们看准了这个地区的潜力,纷纷在这片尚未开垦的土地上建立新工厂。
- 文学创作如同耕种一片草莱,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收获丰盛的精神果实。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草莱”一词的原意和引申义,同时也通过不同的场景表达了其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分词解释
草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莱
lái
1 藜。2 〔~菔〕萝卜的别称。3 古代指郊外轮休的田,亦指田废生草:“政烦赋重,田~多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