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孤诣的拼音、解释、组词
苦心孤诣的简介:
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费尽心思,专心研究,达到他人所无法达到的境地。※语本清.屈复〈论诗绝句〉二四首之一三。△「煞费苦心」
2. ※清.屈复〈论诗绝句〉二四首之一三(据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卷八下》引)三代而还尽好名,文人自古善相轻。钟谭死后虞山出,从此前贤畏后生。万紫千红粲以繁,野花结子也堪餐。苦将心力成孤诣1>,不敢随风薄2>宋元。 〔注解〕 (1) 孤诣:独到之处。诣,音|ˋ,指学业、技艺等所达到的境界。 (2) 薄:鄙视,轻视。
3. 「苦心孤诣」的「苦心」,最早见于古诗十九首中的〈东城高且长〉:「〈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诗中的〈晨风〉见于《诗经》,是描述妇人思念丈夫久出不归的诗。诗中「????(ㄩˋ)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句,妇人藉行踪飘忽的晨风,仍然会回到树林之中,反问远行的夫君为何不肯回来,隐含了对现实生活的苦闷,有劳苦忧心的意思。屈复(西元1668∼1744?),清陕西蒲城人,字见心,号悔翁,晚号金粟道人。朝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不就。沈德潜谓其不屈节,是有守之士。二十七岁出游,行遍南北,自称「七十有七龄,半百在行旅」。熟悉古今兴亡之事,诗作多缅怀往事。著有《弱水集》。在〈论诗绝句〉中,屈复自述其创作理念,他认为自三代以后,文人都喜好美名,彼此互相轻视,而各个朝代均有杰出的人才,就像春天的繁花既多又灿烂。又自谦自己虽然像野花一样没什么才华,但仍费尽心力,从事创作,希望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亦不敢跟随流俗,任意轻视宋元的诗人。后来「苦心孤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费尽心思,专心研究,达到他人所达不到的境地。
1. 尽心钻研,达到他人无法并驾齐驱的境地。【例】他孜孜好学,其苦心孤诣,令我难望其背。
2. 用尽心思,辛苦经营。【例】环境不景气时,公司仍持续成长,这都是全体员工苦心孤诣、合作无间的结果。
1. 费尽心思,探索研究,达到他人无法并驾齐驱的境地。如:「他孜孜好学,其苦心孤诣,令我难望其项背。」
2. 辛苦经营。《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此十三妹所以挺身出来,给安龙媒张金凤二人执柯作伐的一番苦心孤诣也。」《文明小史》第六○回:「这也是诸君的苦心孤诣,兄弟何敢辜负?」
《苦心孤诣》
这个词出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形容一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花费了极大的心血和时间去研究、实践,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达到了高深或精妙的地步。通常用来赞美那些在某个领域通过辛勤努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
具体来说,“苦”指的是辛苦;“心”,指心思;“孤诣”,意思是独特的见解或做法。综合起来,这个词强调了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付出的艰辛和独特性,以及所取得的独特成绩或深刻理解。
造句示例:
- 他从小就对古文字学充满兴趣,并且通过苦心孤诣的研究,最终出版了一本关于甲骨文研究的重要著作。
- 她为了完成这项复杂的工程设计,可谓是苦心孤诣地寻找灵感和解决方案,最终成功将其付诸实践。
- 这位画家在艺术创作上苦心孤诣多年,终于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画风,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赏。
- 他通过长时间的苦心孤诣练习,最终成为了一名技艺高超的小提琴演奏家,在国际比赛中大放异彩。
- 在科研道路上,他总是以苦心孤诣的精神对待每一个课题,这种精神也成为了团队中其他成员学习的榜样。
分词解释
kǔ
1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胆。~瓜。2 感觉难受的:~境。~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闷。含辛茹~。吃~耐劳。~恼。3 为某种事所苦:~雨。~旱。~夏。~于(❶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❷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4 有耐心地,尽力地:~劝。~口婆心。刻~。~心孤诣。5 使受苦:那件事可~了你啦!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gū
1 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儿。遗~。托~。~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2 单独:~单。~独。~立。~僻。~傲。~茕(单独无依然)。~介。~身。~危。~芳自赏。~苦伶仃。~掌难鸣。~云野鹤(喻闲逸逍遥的人)。3 古代帝王的自称:~家。~王。4 古同“辜”,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