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浩的拼音、解释、组词

荆浩的简介:

jīng hào
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唐末隐居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善画山水,曾说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当采二家之长以自成一体。将皴法与水晕墨章的画法推向成熟。著有《笔法记》。有《匡庐图》存世。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名。字浩然,生卒年不详,后梁沁水人。五代时画家,博通经史,善写文章。隐居在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工画山水,创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画家之一,著有《山水诀》。

关于“荆浩”这个词语,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普通词汇或者成语,而是指一个人的名字。荆浩是中国五代时期的画家,他以画山水著称于世。

详细解释:

  1. 人物介绍: 荆浩(约850年-923年),字浩然,是后唐时期著名的画家。他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北派山水画”的开创者。

  2. 艺术成就: 他的作品以描绘山川地貌著称,构图严谨,笔法细腻。最著名的作品为《匡庐图》等。

  3. 文学形象: 荆浩不仅在绘画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在中国文学中也有一定的记载和评价,比如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就有对他的记载。

  4. 历史地位: 作为五代十国时期的画家,荆浩的作品体现了那个时期山水画的独特风格和技术水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句示例:

  1. 荆浩的画作《匡庐图》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绘画技艺,还传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2. 作为一位杰出的画家,荆浩的作品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3. 学习山水画时,我们应以唐代王维和五代荆浩等大师为榜样,深入观察自然之妙。

  4. 在博物馆中看到那幅著名的《匡庐图》,我不禁想起了古代画家如荆浩等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5. 荆浩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对山水的独特理解,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与宁静之美。

这些句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荆浩这位伟大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

分词解释

jīng

1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条。~棘。披~斩棘。2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请罪。3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州。~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4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山~。~妻。5 姓。

hào

1 水大,引申为大和多:~大。~繁。~荡。~瀚。~劫。~淼(亦作“浩渺”)。~气(盛大刚直之气)。~如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