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经的拼音、解释、组词
讽经的简介:
fěng jīng
1.念经。 2.诵读经书。
1.念经。 2.诵读经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朗诵佛经。如:「每天经过庙前都会听到讽经的声音。」
词语“讽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对某一特定领域或历史文献的一种特指。从字面意思来看,“讽”指的是讽诵、讽读或者用委婉的方式劝说;“经”通常是指儒家经典或其他权威的教义书籍。因此,“讽经”的含义可能被引申为以委婉的语言解释或教授经典的教义或知识。
但是,在正式的标准词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这个词语,其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需要进一步明确。这里可以给出一个较为广泛的理解:如果“讽经”是指一种教导方式的话,那么它可能指的是通过委婉的方式、反复诵读等方法来传授经典的教义或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的用法,下面提供5个基于上述解释的造句示例:
- 古代文人学者常采用“讽经”的教学方式,既保持了对传统经典的学习热情,又避免了直接批评可能带来的冲突。
- 他擅长“讽经”,能够通过委婉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的内涵。
- 在这种氛围中,“讽经”成为了师生之间交流思想的重要桥梁。
- “讽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经典著作的核心要义,从而培养出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文化素养。
- 他不仅精通“讽经”,还擅长用现代语言解释古代典籍,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并喜爱这些宝贵的遗产。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词语并不常见,上述解释和造句是基于对“讽”与“经”的字面意义进行的延伸。在实际应用中,请根据具体语境适当调整或修正。
分词解释
讽
fěng
1 不看着书本念,背书:~诵(抑扬顿挫地诵读)。~咏。2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刺。~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一劝百。
经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