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水的拼音、解释、组词

衣带水的简介:

yī/yì dài shuǐ
1.像一条衣带那么宽的河流。形容水面狭窄。后亦泛指仅隔一水,极其邻近。语出《南史.陈纪下.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一衣带水」。见「一衣带水」条。

2. 此处所列为「一衣带水」之典源,提供参考。 《南史.卷一○.陈本纪下》隋文帝1>谓仆射2>高颎3>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隋文帝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柹于江,若彼能改,吾又何求。」及纳梁萧????、萧岩,隋文愈忿,以晋王广为元帅,督八十总管致讨。乃送玺书,暴后主二十恶。又散写诏书,书三十万纸,遍喻江外。 〔注解〕 (1) 隋文帝:杨坚(?∼西元604),华阴人,隋朝的开国君主。初仕北周,封随公,后弑静帝自立,国号隋。在位二十四年,后为次子杨广所弑。谥文。 (2) 仆射:职官名。秦时设置,因古时重视武官,用善射的人掌理事务,汉以后各朝都据秦法而有此官。至唐时,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的职任。宋徽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小宰,此后仆射之名不复存在。射,音|ㄝˋ。 (3) 高颎:?∼西元607,隋渤海蓨人,字昭玄。少明敏,善辞令。杨坚为丞相时,为相府司禄。隋初,拜尚书左仆射。后佐杨广伐陈,以功封齐国公。

3. 此处所列为「一衣带水」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隋文帝杨坚为北周贵族杨忠之子。杨忠曾随周太祖起义于关西,后位至大司空,封隋国公。杨坚袭父爵,累官至大司马。后周宣帝病死,周静帝继位,年幼未能亲政,杨坚总揽朝政,自为相国,进爵隋王,后来废静帝而自立,国号隋,改元开皇,建都大兴,但长江以南仍是陈朝的天下。当时陈后主荒淫误国,隋文帝为统一天下,便借口安民除暴,出兵讨伐陈朝。出兵之前,隋文帝对他的臣子说:「我身为天下百姓的父母,怎么可以因为一条小小长江的阻隔,就不去拯救对岸受苦的百姓呢?」其实长江是条非常大的水流,最宽处可达一千七百多公尺。但隋文帝为了强调他出兵南陈的决心,所以用衣带来形容长江。开皇九年,陈朝灭亡,结束了东晋以来二百六十余年的分裂战乱。「一衣带水」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原被用于形容江流狭窄有如一条衣带,后亦用于泛指江河阻隔不足以限制交往。

衣带水》的详细解释

衣带水”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意指两地方虽然被一条狭窄的水域所分隔,但交通便捷,彼此往来频繁。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两个地区、国家或民族之间由于自然屏障(如河流)而产生的紧密联系。

词语来源

  •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其中“比邻”即指近邻、邻居之意,“衣带水”就是形容如同隔了一条水一样,但实际距离并不远。

造句

  1. 历史上的友谊:尽管两国之间隔着一衣带水的长江,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2. 现代交通便利性:由于修建了新的桥梁,两岸居民几乎可以做到如邻国般便捷地往来,大大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
  3. 文化交融的例子: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中国南方与北方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即使隔着一衣带水的距离也没有阻隔两者的互相影响和融合。
  4. 经济合作的象征: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上游地区的产业互补性很强,两地犹如一衣带水的关系促进了更加紧密的合作与贸易往来。
  5. 自然景观的描绘:在风景如画的江南小镇之间,人们享受着一衣带水的小河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四季变换间流连忘返。

以上五个造句展示了“衣带水”这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体现了它所蕴含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分词解释

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3 姓。

dài

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2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3 车轮胎:车~。外~。4 区域:地~。温~。5 佩戴,披挂:~孝。~剑。6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7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8 含有,呈现:~电。~伤。9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shuǐ

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2 河流:汉~。湘~。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4 液汁:~笔。墨~。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