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的拼音、解释、组词

赤子之心的简介:

chì zǐ zhī xīn
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婴儿的心。比喻纯洁、善良的心地。语出《孟子.离娄下》。

2.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大人1>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注解〕 (1) 大人:此指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人。

3. 孟子,西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受学于子思门人,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之说,后世尊称为「亚圣」,传有《孟子》七篇。他曾经到齐、宋、滕、魏等国游说,一度担任齐宣王的客卿,最后以所说不合王意而不见用。他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等论说,以期说服诸侯,停止武力兼并。晚年与万章等门人集儒家论述著书立说以终,学说对后世影响甚大,被认为是孔子儒家学说的继承者。典源所录是孟子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一个品德修养良好的人,不会失去他做赤子时的一片纯真、善良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比喻纯洁、善良的心地。

1. 如赤子般善良、纯洁、真诚的心地。【例】《老子》书中的主要思想是要人们回归自然,保有赤子之心。

1. 如赤子般善良、纯洁、真诚的心地。《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唐.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必敬必亲,下以不失其赤子之心,姻族归厚,率由是也。」

赤子之心》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用来形容人保持纯真、质朴的心态或情感。这里的“赤子”指的是刚出生的婴儿,他们的心灵是未经污染和世故的纯净状态。“赤子之心”比喻虽经历岁月洗礼,但内心仍能保有一份纯洁、真诚和无私的情感。

详细解释:

  • 赤子:通常指初生的婴儿,因为新生婴儿被看作是天真无邪、没有经过世俗污染的状态。
  • 赤子之心:指的是虽然年龄增长或经历了很多事情,但依旧保持纯真、质朴的心理状态或对事物的真诚态度。

造句:

  1. 虽然历经人生的风雨,老王的心中仍保留着一份《赤子之心》,他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热爱。
  2. 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我们更应该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寻找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我。
  3. 这位老画家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他依然保持着年轻时那颗《赤子之心》,对艺术创作充满热情。
  4.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应当以一种《赤子之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成长需求和个性特点。
  5.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下,《赤子之心》成为了一种稀缺而又宝贵的品质,它提醒我们要保有一份纯真与真诚面对世界。

分词解释

chì

1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血。~字。2 真诚,忠诚:~诚(极其真诚)。~忱。~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胆忠心。3 空无所有:~手空拳。~地千里。4 裸露:~脚(光脚)。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