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织的拼音、解释、组词

断织的简介:

duàn zhī/zhì
《列女传·邹孟轲母》载:孟轲幼时废学归家,孟母就把布机上的织物剪断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截断这个织物。”《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东汉乐羊子截断织物劝夫勤读。后因以“断织”喻中途辍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孟子幼时求学不长进,孟母于是截断织布机上还未织成的布,以警惕他求学不可半途而废。典出汉.刘向《古列女传.卷一.母仪.邹孟轲母》。比喻母亲督子勤学。唐.骆宾王〈上衮州张司马启〉:「加以承断织之慈训,得锐志于书林。」也作「断机」。

2. 东汉乐羊子离妻求学,半途而返,其妻遂断纺织机上的布,劝勉其夫专心向学。典出《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乐羊子妻传》。比喻妻子劝夫勤学。

断织》,这个词并非一个完整的成语或典故,而是从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故事“孙敬埋头读书、苏秦悬梁刺股”中衍生出来的片段。具体的故事是这样的: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孙敬的年轻人非常勤奋好学,常常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为了不让自己在夜晚昏睡过去影响学习,他用绳子将头发绑在屋梁上,每当打瞌睡时,头一低,就会被拽醒继续学习。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悬梁刺股”的典故的一部分。

不过,在“孙敬”和“苏秦”的故事中,“断织”是对孙敬的母亲的描述:由于家境贫寒,母亲白天辛勤劳动,晚上还要为孙敬纺织衣物来换取生活费。在孙敬勤奋学习时,她为了鼓励儿子更加努力读书,常常故意减少夜晚为他编织衣服的时间,使自己不得不熬夜工作,以此来激励孙敬要珍惜学习机会。

所以“断织”在这里更多地被用来形容母亲为了教育子女而付出辛勤劳动的情景,也暗含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在现代汉语中,“断织”一词常用于比喻因某种原因不得不暂时停止或减少某项活动或资源投入的情况。

以下是五个使用“断织”的造句例子:

  1. 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辛苦,每天晚上都得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有时候连晚饭都没吃就直接倒头睡觉了。为了不让他们太累,我决定不再看电视了,把时间节省下来给爸爸妈妈多一些陪伴和照顾——这就好像是“断织”一般,减少了一项自己的活动来帮助他们。

  2. 为了支持弟弟的音乐梦想,妈妈决定减少她的兼职工作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弟弟的生活和学习中。这样的牺牲就像“断织”,她减少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为的是能更好地陪伴和支持弟弟。

  3. 在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爸爸每天晚上都会熬夜为我们批改作业,而为了让他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妈妈主动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活。这样的情景仿佛是“断织”一样,妈妈牺牲了自己的休闲娱乐时间,来保障爸爸的健康和精神状态,为儿子的学习提供支持。

  4. 项目进行到一半时遇到了资金短缺问题,公司决定暂停部分次要活动以节省开支。这就像“断织”,暂时减少了某些非核心业务的投入,优先确保关键项目的顺利推进。

  5. 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小明决定减少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这种改变就像是“断织”一般,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调整以满足更高的目标和需求。

分词解释

duàn

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zhī,zhì

1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布。编~。~女(❶织布、织绸的女子;❷指织女星)。棉~物。2 引申为构成:罗~罪名。3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锦。~文(即“织锦”)。~贝(织成贝文的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