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庭的拼音、解释、组词
过庭的简介:
guò/guo tíng
1.《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2.以喻长辈的教训。
1.《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2.以喻长辈的教训。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走过中庭。语出《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后比喻父亲的教诲。《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久废过庭,不闻善诱,陟岵瞻望,惟日为岁。」《晋书.卷五五.列传.夏侯湛》:「仆也承门户之业,受过庭之训,是以得接冠带之末,充乎士大夫之列。」
《过庭》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似乎没有广泛认可或明确的定义。它可能是一个特定语境中的术语,或者可能是对某个历史故事、文学作品或俗语的引用部分。为了准确地进行解释和提供适当的例子,我们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
不过,考虑到“过庭”这个词汇,我可以做出一个合理的假设:它是从古代典籍《颜氏家训》中“一日不读,尘生其中;经旬则满,如墙之高”的“庭”字衍生而来的。在某些情况下,“过庭”可以被理解为经过某个院子或门庭,通常带有某种象征意义或是比喻,例如代际之间的传承或者精神层面的继承。
基于上述假设,我将尝试构建几个使用此词汇的造句:
- 在古代中国家庭教育中,父亲常常用《过庭》作为教诲子女读书治学的典故。
- 虽然他年轻时并未有机会深入研究《过庭》,但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理解让他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
- 从祖辈传下来的故事里,我听到了关于《过庭》的重要意义: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虽然《过庭》没有正式收录于任何一部辞典中,但这一词汇却在民间流传广泛,成为了人们表达敬意和传承精神的常用语。
- 作为家族企业第三代传人,他常常感慨,自己肩负着《过庭》般的重责大任,既要继承父辈们的事业,又要创新发展。
请注意,以上造句是基于假设而创作,并非实际存在的表述。如果“过庭”有其特定含义或来源,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帮助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