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时的拼音、解释、组词
非时的简介:
fēi shí
1.不是时候。不在正常﹑适当或规定的时间内。 2.不是时候。不合时令。 3.犹乱世。 4.不时﹐时常。
1.不是时候。不在正常﹑适当或规定的时间内。 2.不是时候。不合时令。 3.犹乱世。 4.不时﹐时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不是平常或不在正常的时间。《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王以非时发,恐无功,臣愿会逮。」
《非时》的详细解释
“非时”是中国古代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词汇,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意义:
- 时间不当、不适当:指的是在错误的时间做某事。比如,在不合适的时候种植庄稼或举办重要仪式。
- 不合时节:指季节不合时宜。例如,夏天却下雪,秋天却是炎热的天气。
造句
- 这次考试成绩非时地糟糕,他觉得应该是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
- 老王种了一年庄稼,今年春天偏偏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雨,这真是非时之灾。
- 非时的高温天气导致了水库水位下降,给当地的灌溉带来了困难。
- 这次会议定在周末召开,可能会影响与会者的休息时间,所以这个安排有些非时。
- 由于今年早春就开始下雨,使得农民们不得不调整他们的种植计划以适应非时的降雨。
通过这些造句,我们可以看出“非时”一词不仅适用于自然现象,也可以用在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中描述时间和季节不合宜的情况。
分词解释
非
fēi
1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2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
时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