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钟的拼音、解释、组词

饭后钟的简介:

fàn hòu zhōng
1.相传唐王播少年孤贫﹐客居扬州惠明寺木兰院,随僧斋食。日久,众僧厌恶,故意斋后才敲钟。王播闻声就食,扑空,因题下"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两句诗。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下。一说为唐段之昌事。见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后遂用作贫穷落魄,遭受冷遇的典故。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唐代王播贵显后,回忆微贱时寄食僧寺,为诸僧所厌弃,闻钟而往,常已过吃饭时的故事。见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起自寒苦。

1. 唐代王播贵显后,回忆微贱时寄食僧寺,为诸僧所厌弃,闻钟而往,常已过吃饭时的故事。见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起自寒苦》。

词语详解

饭后钟

  • 释义: "饭后钟"是一个汉语成语,特指古代寺庙中用来通知僧侣或信徒在用餐结束后回房休息的敲钟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一种固定的、规律的生活安排或者惯例。

  • 出处: 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宗教生活和传统文化中的习俗。

造句

  1. 每天傍晚,古寺内的饭后钟准时响起,僧人们便开始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去休息了。
  2. 即使是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设定一些类似“饭后钟”的规律性安排来放松和恢复精力。
  3. 他每天都会在晚饭后听一段轻松的音乐作为“饭后钟”,以此舒缓一天的疲劳。
  4. 在那个时期,乡村里的家庭每到吃饭时间就会响起敲门声和喊话声,就像一种特殊的“饭后钟”。
  5. 工作之余,她会去公园散步半小时,这个习惯对她来说就像是“饭后钟”,帮助她调整状态。

以上造句展示了"饭后钟"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方式及其比喻意义。

分词解释

fàn

1 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2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菜。~馆。~量。酒囊~袋。3 吃饭,或给人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4 喂牲畜:~牛。

hòu

1 君主;帝王:商之先~(先王)。2 帝王的正妻:皇~。太~。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7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8 姓。

zhōng

1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编~(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2 计时的器具:~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3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头(小时,如“开了一个~~的会”)。4 杯子。5 集中,专一:~情(感情专注)。~爱(特别爱)。~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