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前缩后的拼音、解释、组词

退前缩后的简介:

tuì qián suō/sù hòu
1.踟蹰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犹豫不定,迟疑不前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

词语解释

“退前缩后”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人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这个成语用来描述那些在关键时刻不敢站出来承担责任或面对困难的人。

拼音:

tui qian suo hou

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古代典籍《汉书·楚元王传》,虽然直接引用的句子可能已不存,但“退前缩后”这一表述方式,在后来的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例句及解释:

  1. 他本来是班里的体育委员,但在选拔赛时却退前缩后,结果大家都没有他的身影。
  2. 解释:这里的“退前缩后”用来形容他在面对比赛时选择逃避或者不敢积极参加,表达了他对这种行为的一种批评态度。

  3. 这次挑战机会来了,他却没有胆量去尝试,真是个典型的退前缩后的人。

  4. 解释:这句中的“退前缩后”是指他面对可能的机会和挑战时选择了退缩不前,体现了他在关键时刻缺乏勇气的行为特点。

  5. 虽然有任务需要完成,但大家都认为他是那种退前缩后的人,恐怕不太可靠。

  6. 解释:这句话中使用了“退前缩后”,表达的是大家对他的看法——在重要时刻可能不会站出来承担责任或做出贡献的看法。

  7. 作为团队的一员,他应该勇敢面对挑战而不是退前缩后。

  8. 解释:“退前缩后”在这里用来指代个人的行为态度,在团队合作中,这种行为会被认为是消极的,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的表现。

  9. 公司派他去国外考察,但他却担心各种不确定性而退前缩后,最终没有成行。

  10. 解释:这句话中的“退前缩后”具体描述了他在面对跨国工作机会时表现出的犹豫不决及胆怯,影响了他的职业发展。

通过这些例句可以看出,“退前缩后”不仅用于描述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可以用来批评或鼓励行为态度,强调在关键时刻应该勇于担当和面对挑战。

分词解释

退

tuì

1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步。~路。~却。~让。倒~。2 离开,辞去:~席。~伍。~职。~休。引~。3 送还,不接受,撤销:~还。4 脱落:~色。~毛。减~。5 和柔的样子:~然。6 迟缓,畏缩:“求也~”。

qián

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3 顺序在先的:~五名。4 向前行进:勇往直~。

suō,sù

1 向后退,往回收:退~。畏~。~手(喻不敢再做下去)。~手~脚(喻做事顾虑多,不大胆)。2 由大变小,由长变短:收~。伸~。压~。~减。~小。~编。~微(指利用照相技术等把文字图像缩成极小的胶卷复制品)。3 捆束:“~版以载”。4 直,理直:“自反而~,虽千万人,吾往矣”。5 滤酒去渣:~酒。

hòu

1 君主;帝王:商之先~(先王)。2 帝王的正妻:皇~。太~。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7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