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本的拼音、解释、组词

院本的简介:

yuàn běn
1.元朝时行院进行戏曲表演时的脚本,明、清时称各种戏剧。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金元时杂剧的脚本。因金时倡优所住的地方,称为「行院」,故称其所演的剧为「院本」。

《院本》是中国古代一种以戏剧形式表现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的作品,盛行于宋代至明代。它属于散曲的一种,通常包括唱词、道白和表演动作等元素,内容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

详细解释

  1. 起源与流行时间:院本在宋代开始出现,并且到了元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由于市民阶层的兴起以及娱乐需求的增长,促使了这一文体的发展和繁荣。

  2. 内容题材:院本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为题材,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如爱情、家庭伦理、日常生活琐事等。

  3. 艺术形式:通常由多人表演,包括角色扮演、唱念做打等元素。其中,“唱”指演唱剧本中的唱词;“念”是指角色间的对话;“做”则指的是身段动作的表现;而“打”即为武打场面的展现。

  4. 社会影响与价值:院本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承担着宣传思想、教化民众的社会功能。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传达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造句

  1. 文化研究者小王为了完成关于宋代戏曲的研究课题,每天都会阅读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他特别提到《西厢记》就是其中一部著名的院本作品。

  2. 在那个娱乐方式单一的时代,《水浒传》系列的院本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讲述着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

  3. 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现代戏剧表演中也开始尝试借鉴《西游记》这类经典的院本来进行改编,以满足观众的兴趣。

  4. 明代的《琵琶记》在当时极为流行,它不仅展现了南戏的艺术魅力,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之一。

  5. 宋代文人墨客创作的院本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分词解释

yuàn

1 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子。~墙。庭~。2 某些机关、学校和公共场所名称:法~。医~。戏~。

běn

1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 原来:~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