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谶的拼音、解释、组词

图谶的简介:

tú chèn
1.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始于秦,盛于东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河图、符命等有关王者受命征验的书籍。流行于东汉,多为预言或隐语。如「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即预言刘季作天子。其实是事后附会的说法。《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三国演义》第八○回:「祥瑞图谶,皆虚妄之事;奈何以虚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业乎?」也作「图录」、「图箓」、「图书」。

《图谶》的详细解释

图谶(tú chèn):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主要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些特定时期。从字面上看,“图”指的是图画、图像;“谶”意为预言或预兆。因此,图谶可以理解为通过图形符号来预示未来事件的预言书或者预言图案。

在古代,特别是在秦汉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图谶多被用作政治宣传工具和社会舆论导向的手段。这些图谶往往描绘了某种神奇景象或图像,并声称代表了上天对某个时代、某个人物或某个历史事件的预兆与指示。古人认为通过解读图谶可以知晓未来的吉凶祸福,甚至决定国家命运。

造句

  1. 汉代时期,许多图谶出现在民间,成为当时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据说,汉武帝就是受到《五星聚齐》这一图谶的启发,从而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3. 在东晋南朝时期,为了增强统治者的合法性,人们经常引用图谶来解释和预测重要历史事件。
  4. 图谶的存在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希望通过某种方式预知未来的心态。
  5. 虽然现代人已经不再相信图谶这种迷信说法了,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仍然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探讨。

分词解释

1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案。~谱。~鉴。2 指地图:《亚洲略~》。~穷匕见。3 画:画影~形。4 计谋,计划:宏~(亦作“弘图”、“鸿图”)。良~。5 谋取,希望得到:~谋。~利。企~。妄~。励精~治。唯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