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史的简介:

sì shǐ
1.相传为黄帝的四个史官:沮诵﹑仓颉﹑隶首﹑孔甲。 2.《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合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传说中黄帝的四个史官,指沮诵、苍颉、隶首、孔甲四人。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五.名臣类上》:「四史,沮诵、苍颉、隶首、孔甲,黄帝四史官。」

2. 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前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晋陈寿的《三国志》,合称为「四史」。

四史》,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通常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这四部历史著作。它们是中国历史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1. 《史记》:由西汉的司马迁撰写,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黄帝时代直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6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涵盖了帝王、列侯、将相等人物的故事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

  2. 《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时期由班固编撰,全书共八十卷,记录了从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到王莽篡夺政权期间的历史。它延续了《史记》的体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纪传体史学。

  3. 《后汉书》:亦称《东观汉记》,由南朝宋时期刘宋时的范晔编写,主要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的历史。它与《史记》、《汉书》一样采用了纪传体的编撰方式。

  4. 《三国志》:由西晋时期陈寿撰写,全书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建安初年至魏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0-229)这段历史。它重点叙述了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兴亡史实。

这四部著作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政治风云和军事斗争,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习俗以及哲学思想等多方面内容。

造句示例

  1. "《史记》不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文化的瑰宝。"
  2. "他从小就爱读《汉书》,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
  3. "这部剧以《后汉书》为背景,讲述了东汉时期的一个传奇故事。"
  4. "研究三国时期的军事策略时,《三国志》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5. "这些经典史书不仅是历史的研究对象,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以上是对《四史》及其概念的解释和造句示例,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知识点。

分词解释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shǐ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3 古代官职:刺~。御~。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