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亲的拼音、解释、组词

外亲的简介:

wài qīn/qìng
1.旧指女系的亲属。如母﹑祖母的亲族,及女﹑孙女﹑诸姊妹﹑诸侄女﹑其他诸姑的子孙等。 2.犹外戚。 3.表面亲善。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由女系血统而连续的亲属。《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这魏妈妈是我家外亲,极是好情分。」《程乙本红楼梦》第一八回:「现有外亲薛王氏及宝钗、黛玉在外候旨,外眷无职,不敢擅入。」

2. 外戚。《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博宰相,玄上卿,晏以外亲封位特进。」

外亲》在古代汉语中一般指的是与自己父亲的兄弟姐妹(包括伯父、叔父、姑母、舅父)的子女之间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通常涵盖了表兄弟、表姐妹等称谓,因为这些人虽然不是自己的血缘直系亲人,但通过父亲这一辈的关系而形成了更为亲近的间接家庭联系。

详细解释

  1. 定义外亲是指与自己非直接血缘关系中的亲戚。
  2. 范围:主要包括父亲的兄弟姐妹(如伯父、叔父、姑母、舅父)及其子女。这些关系通常比堂兄弟姐妹更近,因为它们通过共同的家庭纽带而紧密相连。
  3.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族和宗族的概念,“外亲”这一概念体现了家庭关系的广度与深度。

造句

  1. 我们家跟张氏家族是多年的好友,他们的儿子小明也是我的外亲
  2. 尽管我们从小没怎么见过面,但因为同是姨妈的孩子,我和小丽之间的感情像亲人一样亲密无间。
  3. 那次聚会,我和舅舅家的孩子们一起玩得很开心,他们都是我特别亲近的外亲
  4. 我的爸爸和邻村的李叔叔关系很好,他们的孩子们自然就成了我的表兄弟姐妹,属于我的外亲
  5.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往往从小就会认识并接触自己的外亲们,共同度过许多快乐的日子。

分词解释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qīn,qìng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2 婚姻:~事。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5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6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