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胡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吹胡子的简介:

chuī hú zǐ
1.形容发怒。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盛怒的样子。如:「今天老板火气大,当著大家的面吹胡子,拍桌子。」《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三荷包越说越得意;把个藩台白瞪著眼,只是吹胡子,在那里气得索索的抖。」

词语“吹胡子”是一个汉语成语,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或戏曲表演中的表现方式。它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愤怒、不满或者极其不耐烦时做出的一种夸张动作——通常是用嘴对着脸部发抖或是发出轻微的声音来模拟吹气的动作。这种表达方式带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幽默感,常被用来刻画人物的某种情绪状态。

详细解释

吹胡子”这个成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但在现代语言中广泛使用,并且是描述人因愤怒、不满或急躁而做出夸张动作的形象化说法。这种表达方式常常用于文学作品、戏剧表演或是日常对话中,用来增加情节的生动性和人物形象的表现力。

造句

  1. 当老师批评他时,小明先是瞪大了眼睛,接着就开始吹胡子瞪眼,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2. 小红因为没收到生日礼物,一连好几天都坐在那里吹胡子瞪眼。
  3. 爸爸一看到家里的东西乱得不成样子就吹胡子瞪眼的,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4. 他每次输棋后都会吹胡子瞪眼,仿佛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比赛的结果。
  5. 在相声表演中,演员常会做出“吹胡子”和“瞪眼”的夸张动作,以此增强幽默效果。

这些例子展示了“吹胡子”这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既可以用以描绘人物的内心情绪,也可以用于增加表达的趣味性。

分词解释

chuī

1 合拢嘴唇用力出气:~打。~灯(a.把灯火吹灭;b.喻人死亡;c.喻失败、垮台)。~毛求疵。~鼓手(a.办婚、丧事时吹奏鼓乐的人;b.胡乱吹捧和宣扬别人的人)。~灰之力。2 说大话:~牛。~嘘。3 类似吹的动作:~拂。风~草动。4 (事情)失败:~台。5 消息流传,鼓动宣传:鼓~。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