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的拼音、解释、组词
不食周粟的简介:
bù shí zhōu sù
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 AI解释
《不食周粟》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历史故事,主要描述的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的故事。他们因不满周武王伐纣灭殷而自称为“天下之大乱始于我”,拒绝了周的封赏,并在周朝建立后毅然选择不吃周朝的粮食,以示对周王朝统治的抗争和不妥协的态度。
详细解释: 1. 背景故事: -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父亲去世之后,二人分位君主之位,叔齐让给兄长伯夷。 - 商朝末年,周武王起兵伐纣,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认可,最终商朝灭亡。 - 周朝建立后,他们认为这是“以暴易暴”,违背了道德与正义,因此拒绝接受任何封赏,并毅然决然地逃入首阳山,以野菜为食。
- 成语意义:
- “不食周粟”用来形容某人坚持自己的原则或信仰,甚至到极端的地步,如在道德、政治立场上绝不妥协。这体现了个人的高尚情操和强烈的道德自律意识。
造句示例:
- 他宁愿饿死也不接受那些不符合自己原则的钱财,真可谓不食周粟。
- 在面对诱惑时,我们要有伯夷叔齐的精神,坚持自己的底线,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 这位政治家虽然身处权力的中心,但他始终不忘初心,保持廉洁自律的作风,不食周粟的品格令人敬佩。
- 尽管外面物质世界诱惑很多,他依然坚守内心原则,拒绝了那些不符合道义的要求,这真是一种不食周粟的高尚境界。
-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更应该学习伯夷叔齐的精神,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信仰。
通过这些造句,我们可以看到“不食周粟”不仅描述了一种历史上的行为选择,也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用来形容坚持原则、不妥协精神的一个比喻。
分词解释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食
shí,sì,yì
1 吃:~肉。~欲。2 吃的东西:~品。粮~。零~。丰衣足~。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月~。
周
zhōu
1 圈子,环绕:~围。~天。~转(zhuǎn )。~匝(①环绕;②周到)。2 普遍、全面:~身。~延。~全。~游。3 时期的一轮,亦特指一个星期:~岁。~年。~期。~星(十二年)。上~。4 完备:~到。~密。~详。~正(端正)。~折(事情进行不顺利)。5 给,接济:~济。6 中国朝代名:西~。东~。北~。后~。7 姓。
粟
sù
1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子。沧海一~。2 古代泛称谷类:重(zhòng )农贵~。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