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七体的简介:
qī tǐ/tī/bèn
1.人体的眼﹑耳﹑口﹑鼻七孔。 2.事物的七个部分。 3.指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
1.人体的眼﹑耳﹑口﹑鼻七孔。 2.事物的七个部分。 3.指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体的七窍,包括眼、耳、口、鼻。《国语.郑语》:「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
2. 文体名。起于枚乘的〈七发〉,其后文人竞相模仿,遂成「七体」。如傅毅的〈七激〉、张衡的〈七辩〉、曹植的〈七启〉、张协的〈七命〉、陆机的〈七征〉等。文尚骈丽,但造字遣辞与连珠全篇四六不同。
《七体》,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文体,源自于魏晋时期,是一种将不同的主题或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它通过七个部分(即“七体”)来构建一个整体,每个部分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相互关联,表达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思想情感。
《七体》的创作多为应景之作或是诗人的自我抒怀,其中融入了对自然、历史、哲学等不同领域的思考。它在结构上较为自由,形式多样,既可以是诗歌,也可以包括散文等形式,体现了文人对于文字艺术的探索与创新。
以下是对《七体》的一种解读,并且提供了五个使用“七体”概念所构建的造句示例:
-
解读: 七体的作品通常通过七个部分来探讨同一主题或情感的不同侧面。这种形式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阅读体验。
-
—— 假设一个关于四季变换的《七体》作品,每个部分分别描述一个季节的特点及其给人带来的感受。
- —— 用“七体”创作一首诗,每一节都与不同的动物相关联,并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 —— 将《七体》的概念运用到小说写作中,在七个章节中讲述一个人物的成长故事,每个章节聚焦于他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和经历。
- —— 创作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散文,分成七个部分分别介绍书法、绘画、诗词、音乐、舞蹈、建筑以及园林等文化领域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 —— 设计一个以旅行为主题的《七体》作品,每个部分描述一次旅行的不同阶段,从出发准备到旅途中的见闻感受。
请注意,《七体》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古代文人之间有着一定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而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特定的文学形式已经较少被使用,但其蕴含的创新思维和多样表达方式仍可作为写作灵感的一部分加以借鉴与应用。
分词解释
七
qī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