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夔已足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夔已足的简介:

yī kuí yǐ zú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夔,相传为舜时乐官,可以制乐。一夔已足比喻得一专门人才便足以成事。语出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一夔已足,故曰夔一足。。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侍郎道:一夔已足,世上哪里有兼全的事!

1. 夔,相传为舜时乐官,可以制乐。一夔已足比喻得一专门人才便足以成事。语出《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一夔已足,故曰夔一足。」。《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侍郎道:『一夔已足,世上哪里有兼全的事!』」

一夔已足》是出自古代典籍的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只要有一个优秀的人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或达到预期效果。这里的“夔”是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或者说是圣人,相传舜帝时的大臣伊尹便被称为“夔”,因其才能卓越而受到重视。

详细解释

  • 含义:这一成语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以及一个杰出人才的价值。
  • 出处:这个成语源自《庄子·内篇·齐物论》:“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取化天地之心,行参宇宙之德。”而其中“夔一足”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引申出来的表达方式。
  • 寓意:它反映了古代思想家对于领导力和个人才能的看法,认为一个合适的人就可以使事情成功,强调了领导者应具备识别和利用人才的能力。

造句

  1. 在这个团队里,张经理就像那个“夔”,他的专业能力和领导魅力让整个项目进展顺利。
  2. 虽然公司面临许多挑战,但有李总这样的业务骨干在,“一夔已足”,我们相信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3. 这个项目的成功不仅需要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更关键的是要有像王工这样的一夔,他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是项目成功的保证。
  4.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公司引进了几个新人才,有了他们的加入,“一夔已足”,我们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5. 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张总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管理才能,“一夔已足”,带领团队迅速调整策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分词解释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1 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2 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4 太,过:不为~甚。5 同“ 以 ”。

1 脚:~下(对对方的敬称)。~迹。~球。~坛。失~。高~(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轻重。画蛇添~。2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碗~。3 充分,够量:~月。~见。~智多谋。4 完全:~以。~色。5 值得,够得上:不~为凭。微不~道。6 增益:以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