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合罗的拼音、解释、组词

魔合罗的简介:

mó hé/gě luó
1.旧俗农历七月初七用以表示送子的吉祥物,亦作为玩偶。 2.引申为漂亮﹑可爱。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泥、木、象牙或蜡制的娃娃。为梵语mahākala的音译。于七夕时乞巧或供做珍玩用。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有个婆婆,每年家赶这七月七入城来卖一担魔合罗。」也作「摩诃罗」、「摩合罗」、「摩孩罗」、「摩侯罗」、「摩喉罗」、「摩睺罗」、「磨喝乐」、「磨合罗」。

2. 比喻受人喜爱的人物。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将来魔合罗孩儿,知他谁是谁。」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花朵般浑家不能勾恋,魔合罗孩儿不能勾见。」也作「摩诃罗」、「摩合罗」、「摩孩罗」、「摩侯罗」、「摩喉罗」、「摩睺罗」、「磨喝乐」、「磨合罗」、「魔侯罗」。

《魔合罗》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更常出现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文学或者电影作品中。通常,《魔合罗》是指一种虚构的存在或物品,具体含义可能因上下文而异。不过,在中国古典戏剧《西厢记》中,“魔合罗”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用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详细解释:

在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所著的话本小说《西厢记》中,《魔合罗》是崔莺莺送给张生的一件物品。这是一件用红纱织成的小幡,上面绣着“合”字,并且里面藏着一个小铃铛。它被用来传递信息,象征着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联系。《魔合罗》在剧中起到关键作用,反映了两人秘密相会时的紧张和喜悦。

造句:

  1. 在改编版的《西厢记》中,导演巧妙地将“魔合罗”设计成了手机屏幕,既保留了原文的艺术元素又贴近现代观众。
  2. 王实甫笔下的“魔合罗”是张生与崔莺莺之间心灵沟通的重要媒介,象征着他们之间的秘密约定。
  3. 《西厢记》中那个神奇的“魔合罗”,在现代剧场里被重新诠释为一个能够发出轻柔铃声的手环,成为两人爱情故事中的神秘符号。
  4. 虽然原版《西厢记》里的“魔合罗”只是一个简单的红纱小幡,但在现代舞台剧版本中却被赋予了更多象征意义。
  5. 电影《西厢记》采用了大量的特效技术重新演绎了“魔合罗”,让这个古老的故事焕发新生。

请注意,《魔合罗》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并不广泛,上述解释主要基于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如果你是在其他语境下遇到这个词,请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进一步理解其具体含义和用法。

分词解释

1 宗教或神话传说中指害人性命、迷惑人的恶鬼,喻邪恶的势力:~王。~爪。~怪。~鬼。~掌。~窟。恶~。妖~。病~。2 不平常,奇异的:~力。~术。~怔(举动异常,像有精神病。“怔”读轻声)。~法。

hé,gě

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2 聚集:~力。~办。~股。~资。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5 总共,全:~家欢乐。6 计,折算:~多少钱。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luó

1 捕鸟的网:~网。2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3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4 散布:~列。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6 用罗筛东西:~面。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9 同“ 脶 ”。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