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妈的拼音、解释、组词
阿妈的简介:
ā mā
1.父亲。 2.方言。母亲。 3.为旧时仆人对女主人的称呼。 4.丈夫对老年妻子的昵称。 5.对年老妇女的敬称。
1.父亲。 2.方言。母亲。 3.为旧时仆人对女主人的称呼。 4.丈夫对老年妻子的昵称。 5.对年老妇女的敬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闽南方言。指祖母。
2. 父亲。译自女真语。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哥哥会唱,我便能舞,俺父亲是李克用,阿妈喜欢俺两个。」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阿妈,有甚话对你孩儿说呵,怕做甚么?」也译作「阿马」。
3. 广东方言。指母亲。
《阿妈》是一个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词汇,主要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流行。它特指一个家庭中的母亲或者祖母,在口语和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这个词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长辈,尤其是女性长辈的尊重与亲近感。
详细解释: - 语音特征:“阿妈”在不同的方言中有不同的读音,但一般发音接近“阿妈”,在普通话中可以写作“阿妈”或者根据具体地方口音的不同写成“阿嬷”、“阿嬷”等。 - 文化背景:在一些南方的方言中,“阿妈”被用来称呼母亲或祖母。这个词不仅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 - 情感色彩:“阿妈”这个词往往带有温馨和亲切的情感,常用来表达家人间深厚的感情。
造句示例: 1. 每次听到“阿妈”的呼唤声,小明就会立刻跑过去依偎在她怀里。 2. 阿妈做的糖葫芦总是最甜的,我每次回家都要让她给我做一份。 3. 阿嬷告诉我很多关于她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4. 夏天的时候,阿妈会带我去河边捉鱼摸虾,那是我童年里最快乐的记忆之一。 5. 在过节或家庭聚会时,大家都会围坐在阿妈身边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
通过这些造句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阿妈”这个词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