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之荣的拼音、解释、组词

衣锦之荣的简介:

yī jǐn zhī róng
显贵后回归故乡的荣耀。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衣锦还乡」。见「衣锦还乡」条。

2. 此处所列为「衣锦还乡」之典源,提供参考。 #《梁书.卷九.柳庆远列传》柳庆远字文和,河东解人也。……霸府建,以为太尉从事中郎。高祖受禅,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加征虏将军,封重安侯,食邑千户。母忧去职,以本官起之,固辞不拜。天监二年,迁中领军,改封云杜侯。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传》

3. 此处所列为「衣锦还乡」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衣锦还乡」的「衣」作动词,穿著的意思。「衣锦」指身著华美的衣服。锦绣华贵的衣服则是显贵者的服饰,如《诗经.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便是形容君王穿著锦衣狐裘,十分有威仪的样子。后来在《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中,韩生劝项羽建都关中,项羽拒绝了,并回答:「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意思是说,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如果不回到故乡,就好像穿著锦衣在夜里行走,荣显不为人知。所以「衣锦」即指功成名就之意。典源文中,传主柳庆远(西元458∼514),字文和,南朝梁河东解人。齐时为魏兴太守、襄阳令。后萧衍起兵,柳庆远为之运筹帷幄,受到信任。建国后重用柳庆远,封为云杜侯,后累官至雍州刺史。河东为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之地,雍州则包括今陕西、甘肃的大部分及青海额济纳等地,柳庆远要去雍州上任,途中必先经过家乡,故高祖为柳庆远饯别之时,说道:「你这次前往雍州上任,顺便功成名就回到故乡,而且西边的疆域也因为有你镇守,我从此没有后顾之忧了。」后来「衣锦还乡」被用来形容人功成名就后荣归故乡。

1. 衣锦还乡的荣耀。《周书.卷三六.令孤整传》:「然公门之内,须有衣锦之荣。」

词语解释

衣锦之荣衣锦之荣”是一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典籍。其本意是指穿着锦绣华丽的衣服,以此来展示荣耀和显贵的身份。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显赫地位或荣誉后所展现出的荣耀感。

详细解释

  1. 字面意思: 衣:穿;锦:一种高级丝绸布料,色彩斑斓、图案精美。
  2. 引申意义:衣锦之荣”通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后,用这种方式来炫耀或表达自己的荣耀和自豪。它更强调的是那种因成就而来的外部荣誉表现。

造句

  1. 小张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穿着新做的西装去公司上班,他感到自己如同“衣锦之荣”。
  2. 王总的创业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后,他不仅购买了豪华别墅还换上了昂贵的服装参加聚会,真是“衣锦之荣”的典型例子。
  3. 李教授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重要论文并获得奖项时,身着学者长袍站在讲台上,可谓“衣锦之荣”。
  4. 刘经理带领团队拿下了一项大订单,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他特意买了一套西装参加公司的晚宴,“衣锦之荣”的时刻。
  5. 某明星在获奖晚会上穿着华丽礼服登台领奖,这正是“衣锦之荣”,象征着荣誉和成功。

这些造句展示了这个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既可用于描述个人成就后的荣耀表现,也可用来形容某种荣耀状态。

分词解释

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3 姓。

jǐn

1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旗。~屏。~标。~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山河”、“~~前程)”。~上添花。2 鲜明美丽:~霞。~缎。~笺。~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长,雌的羽毛暗褐色。饲养供玩赏)。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róng

1 草木茂盛,引申为兴盛:~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悴(荣枯)。2 受人敬重,与“辱”相对:光~。~升。~誉。3 “梧桐”的别称。4 草开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绿叶素~。~华。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