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旦的拼音、解释、组词

贴旦的简介:

tiē dàn
1.戏剧脚色名。指同一剧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旦角。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传统戏剧的角色名,为次要旦角。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贴旦引二俫上云)妾身姓李,夫主姓张。」《金瓶梅》第七四回:「安郎中唤戏子:『你每唱个宜春令奉酒。』于是贴旦唱道:『第一来为压惊,第二来因谢诚。杀羊茶饭,来时早已安排定。』」

贴旦》是戏曲行当中的一个术语,通常指在传统戏曲中扮演女主角侍女或辅助角色的一种行当。这个角色一般配合主要的旦角(女主角)表演,负责一些次要情节的发展和情感的衬托,有时也会承担说白、念词等任务。

【详细解释】: 1. 角色属性贴旦属于“旦”这一大类角色中的一种小类型,它的特点是与主角关系密切,通常扮演的是女主身边的人物,如侍女、丫鬟或性格相似的角色。 2. 表演特点:这类角色在表演上往往不会完全抢去主角的风头,但通过细腻的动作和表情传达情感,丰富剧情。有时也会参与一些小场景的推动或是增加戏剧效果。 3. 服饰与化妆贴旦的妆容与服饰通常会比较简约,以区别于主要的女主角,但也需要根据角色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造句】: 1. 在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的贴旦往往是一位忠诚勇敢、机智聪慧的女仆人。 2. 为了更好地烘托主角的情绪变化,《白蛇传》中的贴旦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帮助讲述者更深刻地描绘故事情感。 3. 在越剧中,贴旦常被用来表现角色内心的情感波动,使得整个表演更加丰富多彩。 4. 贴旦在《梁祝》中通常扮演祝英台的婢女,她们之间深厚的友情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5. 京剧《锁麟囊》里的贴旦通过细腻的表演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变化,为观众展现了中国传统戏剧的魅力。

请注意,《贴旦》是戏曲专业术语中的一个特定行当,如果在其他语境中使用可能会产生误解。希望以上解释和例子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tiē

1 粘附,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金。粘~。剪~。2 靠近,紧挨:~近。~切(密合、恰当、确切)。~心。3 添补,补助:补~。津~。倒(dào )~。~息(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4 质押,典当。《說文•貝部》:“貼,以物為質也。”5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次要的旦角。简称“贴”)。6 同“ 帖 ”。7 量词,用于膏药。

dàn

1 早晨:~暮。通宵达~。枕戈待~。2 表示某一天,亦指农历的初一日:~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日(a.明天:b.白天)。3 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老~。花~。4 纤度单位,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