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莠不齐的拼音、解释、组词

良莠不齐的简介:

liáng yǒu bù qí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良,指禾苗。莠,恶草,俗称狗尾草,叶与禾苗相似,难以辨认。「良莠不齐」,谓好坏参差,素质不一。※语或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如是我闻四》。△「参差不齐」

2.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如是我闻四》张鷟《朝野佥载》称唐初已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谚曰:『无狐魅,不成村。』……其源流始末,则刘师退先生所述为详。盖旧沧州南一学究与狐友,师退因介学究与相见,躯干短小,貌如五六十人。衣冠不古不时,乃类道士。拜揖亦安详谦谨,寒温毕,问枉顾意,师退曰:「世与贵族相接者,传闻异词,其间颇有所未明。闻君豁达,不自讳,故请袪所惑。狐笑曰:「天生万物,各命以名,狐名狐,正如人名人耳;呼狐为狐,正如呼人为人耳,何讳1>之有?至我辈之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人不讳人之恶,狐何讳狐之恶乎?第言无隐。」 〔注解〕 (1) 讳:音ㄏㄨㄟˋ,有所隐避的事物。

3. 「良」指禾苗,「莠」指一种俗谓「狗尾草」的杂草,这种杂草常会混在禾苗之中生长,由于叶子相似,所以在未吐穗之前难以辨认。《孟子.尽心》︰「恶莠,恐其乱苗也。」意思就是,讨厌莠这种恶草,因为害怕它会冒充禾苗,让好坏难分。后来就以莠来比喻恶人,良比喻善人,两者外表相似,混杂而居,难以区分。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如是我闻四》借狐神之口说:「至我辈之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便说狐群之中,好坏不一,以借指人群之中,也是品行才能,高低参差。「良莠不齐」这句成语可能就是出自此处,后来用来比喻好坏参差,素质不一。

1. 素质不一,好的坏的都有。【例】声色场所往来的分子良莠不齐,还是少去为妙。

1. 好坏参差,素质不一。《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彼时捐例大开,各省候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也作「良莠淆杂」。

《良莠不齐》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品质、水平或素质参差不齐,好坏混杂。这里的“良”指的是好的,“莠”则是指有害的草,通常比喻坏人。这个词一般用于描述群体中成员之间的差异较大。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良”,好;“莠”,一种草,其种子有毒,常与禾苗混生,比喻品质差的人或物。“不齐”即不同等、参差不齐。
  • 引申义:指在某一领域内既有优秀人才(良),也有素质较差或者有问题的人物(莠),整体呈现出良莠并存的状况。

造句:

  1. 这个小区居民的教育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而有的则不太关注。
  2. 公司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差异很大,这使得团队合作时有时会遇到不少困难。
  3. 班级里学生的数学成绩良莠不齐,一些同学表现优异,而另一些则需要更多帮助。
  4. 从这次招聘来看,应聘者的专业技能良莠不齐,我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有经验的技术人才。
  5. 演出团队的演员阵容虽然强大,但是整体来说演员们的演技良莠不齐,导致表演效果参差不齐。

这些例子展示了“良莠不齐”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liáng

1 好:~好。善~。~辰美景。消化不~。~莠不齐。2 善良的人:除暴安~。3 很:~久。获益~多。用心~苦。4 姓。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qí,jì,zī,zhāi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3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4 全;完全:~全。人到~了。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