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之子的简介:

zhī zǐ
1.这个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此人。《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唐.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诗:「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迳。」

《之子》这个词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词汇,但根据语境和古文中的用法,“之子”一般用来指代某个人,特别是尊贵的人或者年轻的男子。在古代文献中,常常会以“之子”来称呼贵族子弟、贤人或者有德行的青年。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之”是动词,有往、至的意思;“子”是对人的敬称或尊称。
  • 引申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之子”可以指代不同的人,比如贵族子弟、贤人、有德行的青年等。它强调了被称呼者的身份或者是对其的一种尊重。

造句

  1. “之子出矣,其鸣喈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个贵族子弟出门了,他的马车声清脆悦耳。
  2. “吾闻之子之贤,今得以一见,真乃幸事。”——我听说这位青年很贤德,今天能够见到他,真是件幸运的事。
  3. “古有伯乐识之子,今有人能识人。”——古代伯乐能识别千里马,如今也有人有能力识别人才。
  4. “其家世望族,之子更是风流儒雅。”——他的家族是名门望族,这位青年更是才华横溢、文雅风流。
  5. “之子虽年少,但在学问上已有所成就,令人敬佩。”——这位年轻的青年虽然年纪不大,但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成就,让人非常佩服。

这些造句结合了“之子”的不同用法和语境,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

分词解释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