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白的拼音、解释、组词
坚白的简介:
jiān bái
1.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之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谓君子虽在浊乱而不能污。后因以"坚白"形容志节坚贞,不可动摇。 2.战国时名家学说的一个命题。
1.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之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谓君子虽在浊乱而不能污。后因以"坚白"形容志节坚贞,不可动摇。 2.战国时名家学说的一个命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真正坚硬、洁白的东西,是无法磨损、染黑的。语本《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比喻志节坚贞,卓立不移。《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等传.评曰》:「王昶开济识度,王基学行坚白。」
2. 一种战国时名家的辩论命题。参见「坚白石论」条。
《坚白》这个词在古代哲学中指的是“坚”与“白”这两个特性可以相互分离,还是存在统一性的讨论。这是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的著名哲学命题,通过探讨两者的关系来阐述名实关系的问题。
- 坚:通常指物体的硬度或坚固性。
- 白:通常形容颜色特征为白色或者纯净无杂质的状态。
在古代哲学中,这一命题旨在考察和探讨事物的不同属性是否能够独立于实物而存在。公孙龙认为,这两者可以不依附于任何具体实体而单独讨论,但同时又承认它们可以在特定对象上共存。这反映了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离坚白”。
造句
- 虽然坚白之说在现代哲学中已不再作为一个严肃的理论存在,但它曾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 在这个讨论中,“坚”与“白”的分离性是为了揭示事物属性的本质和独立性,但它们也是依附于具体对象才得以体现的。
- 通过探讨坚白之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思想家对语言逻辑严谨性的追求。
- 公孙龙提出的离坚白命题,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的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
- 尽管后世普遍认为坚白之论是形式主义的表现,但它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贡献不容忽视。
这些句子既表达了《坚白》一词背后的哲学思想,同时也结合了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和现代解读。
分词解释
坚
jiān
1 牢固,结实,硬:~固。~实。~如磐石。2 不动摇,不改变:~决。~信。3 牢固、结实的东西或阵地:中~。攻~。披~执锐。4 姓。
白
bái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2 明亮:~昼。~日做梦。3 清楚:明~。不~之冤。4 纯洁:一生清~。~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8 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话文。10 告语:告~(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红~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匪。~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剧。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