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恫的拼音、解释、组词
哀恫的简介:
āi dòng
1.悲痛。
1.悲痛。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悲痛。《诗经.大雅.桑柔》:「哀恫中国,具赘卒荒。」宋.王安石〈故内殿承制宋士尧等赠官制〉:「蠢兹蛮方,犯我边吏,尔等以身死职,朕用哀恫。」
在现代汉语中,“哀恫”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其字面意义和用法可能需要结合古文或特定语境来理解。根据现有的资料,“哀恫”的“哀”是悲伤、哀怜的意思,“恫”则通常与恐惧有关。综合来看,在古代文献中,“哀恫”一词常用来形容一种令人悲痛、畏惧的情感状态,或者是对某人或某些事物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和忧虑。
造句
-
古代诗人常常在描写灾难时,用“哀恫”来表达对受灾民众深切的同情:“苍生哀恫未已,望此悲歌长吟。”
-
在讲述历史事件中,可以这样使用:“每当提及那段烽火连天、哀恫四起的历史时期,人们总是心怀沉痛与敬意。”
-
描述自然灾难时也可运用: “面对那场夺去无数生灵的地震,人们的内心充满了哀恫和无尽的悲悯。”
-
用于表达对某人的深切关怀或同情:“当他得知老朋友身患重病的消息后,心中涌起了深深的哀恫之情。”
-
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可以这样使用: “对于那些因为贫困而面临生存危机的家庭来说,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哀恫和无力感。”
请注意,“哀恫”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于现代汉语的正式语境中,上述造句更多的是基于对其可能含义的理解进行的创意性使用。在实际应用时,如果需要表达类似的情感或情境,建议选择更为贴切和常见的词汇组合来达到表达目的。
分词解释
哀
āi
1 悲痛:悲~。~求。~叹。~鸣。~思。~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2 悼念:~悼。默~。3 旧时称死去母亲:~子(a.母丧而父存;b.古称居父母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