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的拼音、解释、组词

斥候的简介:

chì hòu
①侦察(敌情),也指进行侦察的人:远斥候,而未遇害|谨防斥候|斥候报告。②瞭望敌情的土堡:闻斥候下有人絮语|这是当年斥候的遗址。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侦察敌情的哨兵。【例】部队前进,先派斥候探知敌情。

1. 侦察敌情的哨兵。《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也作「斥堠」。

《斥候》,在古代军事术语中特指侦察兵或侦查员,他们负责出城敌情、地形、资源等信息。其职责在于提供准确的情报给主将,以便制定和调整军事策略。在现代汉语中,“斥候”一词虽较少使用,但作为历史名词,仍然承载着古代智慧的传承。

详细解释

  • 角色性质: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或侦查员。
  • 主要任务:深入敌后或未知区域进行侦察、收集情报,为己方提供关于敌军动态的重要信息。
  • 行动特点:行动灵活迅速,通常采取隐蔽方式接近目标;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造句

  1. 古代战争中,斥候的任务非常重要,他们常常需要深入敌后进行侦察。
  2. 在古代的战场上,每个将领都需要自己的斥候来搜集敌情信息。
  3. 将军命令斥候前去探查敌方营地的具体位置和兵力部署情况。
  4. 为了获取准确的情报,那位勇敢的斥候独自一人潜入了敌营之中。
  5. 古代军队中,斥候不仅负责侦察,有时还参与伏击、诱敌等战术行动。

通过以上解释与造句,希望你能够更好地理解《斥候》这个词及其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词解释

chì

1 责备:~责。怒~。驳~。训~。2 指,指出:~谬(指出错误)。3 使退去,使离开:~退。4 开拓:开地~境。5 多,广:充~。6 侦察,伺望:~候(旧时侦察敌情的士兵)。7 盐碱地:~卤。8 同“ 尺 ”,尺蠖。

hòu

1 等待:等~。~车室。~选人。守~。~补。~场。~审。~诊。2 看望,问好:伺~。问~。3 时节:时~。气~。~鸟。~虫。4 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火~儿。症~。5 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现气象学上仍沿用:~温(每五天的平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