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缨的拼音、解释、组词
振缨的简介:
zhèn yīng
1.犹弹冠。谓出仕。 2.犹濯缨。谓隐遁。
1.犹弹冠。谓出仕。 2.犹濯缨。谓隐遁。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登仕。《晋书.卷六一.周浚传》:「馥振缨中朝,素有俊彦之称。」《文选.陆机.赴洛诗二首之二》:「抚剑遵铜辇,振缨尽祇肃。」
2. 比喻心志高洁,超脱尘俗而隐居。《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临世濯足,希古振缨。」唐.钱起〈过曹钧隐居〉诗:「济济振缨客,烟霄各致身。」
词语解释
“振缨”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出自于《史记·高祖本纪》,原作“振其冠缨”。这里的“缨”指的是古代士人所戴帽子上的带子。整句话“振其冠缨”的意思是整理好自己的帽带。
从引申意义来看,“振缨”常用来比喻整顿或约束自己,强调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振”在此处有整治、整理之意,强调一种自我提升、自省的过程。
造句
- 他深知身为公职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政府形象,因此总是时刻提醒自己要振缨慎行。
- 在毕业典礼上,学生代表发言时说:“我们要振缨向学,树立远大理想。”
- 古代士人常常以“振缨”自勉,在日常行为中保持君子之风。
- 面对工作中的种种挑战,他决定振缨振作起来,重新制定目标与计划。
-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振缨慎独,不忘初心。
这些造句既涵盖了“振缨”作为自我要求和行为规范的含义,也体现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价值。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