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伯的拼音、解释、组词
宗伯的简介:
zōng bó/bǎi/bà
1.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等事,即后世礼部之职。因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或宗伯,礼部侍郎为少宗伯。 2.官名。汉代官名。掌宗室之事。秦时本名宗正,汉元始四年,改名宗伯。 3.称文章学问受人尊崇的大师。 4.复姓。汉有宗伯凤。见《通志.氏族四》。
1.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等事,即后世礼部之职。因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或宗伯,礼部侍郎为少宗伯。 2.官名。汉代官名。掌宗室之事。秦时本名宗正,汉元始四年,改名宗伯。 3.称文章学问受人尊崇的大师。 4.复姓。汉有宗伯凤。见《通志.氏族四》。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事,即后来礼部之职。故后世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礼部侍郎为「小宗伯」。
2. 受人尊敬、推崇的大师。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皇甫冉》:「每文章一到朝廷,而作者变色,当年才子,悉愿缔交,推为宗伯。」
3. 复姓。
《宗伯》一词在古代中国的文献中具有特定含义,主要是指负责祭祀、管理祖先神位或家族事务的重要官员。这个职位一般属于贵族阶层,并且通常与掌管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相关联。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周朝乃至后来的封建社会里,《宗伯》是一个重要的官职,负责维护家族祭典和祖先崇拜的传统。
- 职责范围:除了管理日常的祭祖事务之外,《宗伯》还可能参与制定祭祀规范、选择祭品、监督仪式进行等多方面的职责。
- 等级属性:《宗伯》在古代社会属于高级官员,其地位仅次于“卿大夫”这一层级。这反映了其在维护家族和宗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造句
- 在那个时代,宗伯是处理家族祭祀事务的核心人物,拥有极大的权威。
- 每逢新年,大家都会请出族长或当时的宗伯来主持祭祖仪式。
- 宗伯在管理家族祠堂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对于先人的纪念活动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
- 为了尊重传统,我们还是按照老规矩,请了当年的宗伯来进行祭祀。
- 古代贵族家庭中,往往会有专门的宗伯来负责家族内部的各种宗教和文化活动。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宗伯》这一古代官职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角色。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