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镝的拼音、解释、组词

鸣镝的简介:

míng dī/dí
响箭:揽弓捷鸣镝|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军中发号令的响箭。参见「嚆矢」条。《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清.张景祁〈酹江月.楼船望断〉词:「回忆鸣镝飞空,猋轮逐浪,脱险真奇绝。」

《鸣镝》这个词汇通常不作为一个固定成语或短语使用,而更可能是指“鸣镝”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鸣镝”主要与匈奴的历史和文化相关联。

鸣镝(míng dì):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指汉朝时期,对一种用于军事目的的信号箭的称呼。这种箭矢通常会在战争或紧急情况下使用,以发出特定的声音来传达命令或者信息,尤其是用来调动军队、指挥作战等。在《史记》中就有记载:“匈奴自呼韩邪单于以来,常鸣镝以令军。”

以下是五个以“鸣镝”为元素的造句:

  1. 汉武帝得知匈奴入侵边疆的消息后,命令士兵们准备鸣镝,随时听从调遣。
  2. 在古代战争中,鸣镝不仅是一种进攻武器,更是传达指令的重要工具。
  3. 模拟汉代战场的军事演练中,鸣镝声此起彼伏,让参与者仿佛置身于古战场上。
  4. 鸣镝不仅仅是箭矢的名字,它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和深刻的历史记忆。
  5. 《史记》中的记载为我们了解古代战争指挥方式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比如鸣镝的使用就非常典型。

分词解释

míng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