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可而止的拼音、解释、组词

适可而止的简介:

shì kě ér zhǐ
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指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就该停止。语出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乡党》。

2.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乡党》《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3. 朱熹(西元1130∼1200)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累官至宝文阁待制。他平日致力讲学著述,曾重建修复白鹿洞书院,为讲学之所。晚年筑草堂于云谷山,因此又号云谷老人。光宗庆元二年,韩侂胄为相,朱熹遭弹劾去职,并被视为「伪学逆党」,不久病死。卒谥文,后世尊称为朱子或朱文公。朱熹治学以居敬穷理为主,集宋代理学的大成。著述丰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诗集传》和《四书章句集注》,后者为元、明、清三朝科举的标准本。在《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乡党》中叙述孔子的生活规律,有「不多食」这一项,朱熹作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意思指吃东西吃到适当的程度就该停止,不要贪心吃得过多。后来「适可而止」被用来指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就该停止。

1. 恰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例】适可而止的玩笑,既可不伤感情,又可增加生活的情趣。

1. 恰到好处就停止,不再继续下去。《东周列国志》第七○回:「所以然者,由我王能恤民力,适可而止,去其醉饱过盈之心故也。」《文明小史》第二回:「同外国人打交道,亦只好适可而止。」

适可而止》是汉语中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在某事进行到适当的时候就停止下来,不继续下去。它强调的是把握恰当的时机和分寸,不因过度或不足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或遗憾。

详细解释:

  • “适”:适合、适宜的意思。
  • “可”:可以、适合。
  • “而止”:停止下来。

综合起来,“适可而止”的意思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决定,不因过分或不足而造成损失。它常用于描述行为的适度性和时机的选择。

造句:

  1. 当我们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应当适可而止,不要加班加点,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2. 在与朋友相聚时,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以免影响到彼此的生活和工作。
  3. 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或批评,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或过分表扬,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4. 旅行时,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做到适度游览,适可而止
  5. 谈判过程中双方需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放弃长远的合作关系。

通过上述解释和造句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适可而止”的含义及其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shì,kuò

1 切合,相合:~当。~龄。~销。~度(dù)(程度适当)。~应(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2 舒服:~意。舒~。3 刚巧:~中。~值(恰好遇到)。~可而止。4 刚才,方才:~才(刚才)。~间。5 往,归向:无所~从。6 旧称女子出嫁:~人。

kě,kè

1 允许:许~。认~。宁~。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4 适合:~身。~口。~体。5 尽,满:~劲儿干。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他~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11 姓。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zhǐ

1 停住不动:~步。截~。2 拦阻,使停住:~痛。禁~。3 仅,只:~有此数。不~一回。4 古同“趾”,脚;脚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