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行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思而行的简介:

sān sī ér xíng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再三考虑,然后行动。比喻谨慎行事。语本《论语.公冶长》。

2.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1>三思2>而后行。子3>闻之,曰:「再4>,斯可矣。」 〔注解〕 (1) 季文子:即季孙行父(?∼西元前568),春秋鲁国大夫,季友之孙。宣公八年继襄仲执政,为人俭朴清廉,相传家中妇女都穿布衣,而没有人穿锦帛,马厩里的马都只喂食草料而不喂食粟米,至于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物也都只讲求实用,而没有名贵的金石玉器。人们称其廉洁且忠诚,卒谥文。 (2) 三思:考虑多次。此「三」未必实指。 (3) 子:即孔子(西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 (4) 再:思考两次。

3. 季文子是鲁国的三家大夫之一,掌握著鲁国的实际政权。虽然他地位显赫,但平时的生活却十分节俭,据说他的家中没有人穿锦帛料子的衣服,都只穿布衣;马厩里的马也只喂食草料,不给牠们吃粟米,至于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具也都只讲求实用,而不重视他们是否精美名贵。因此人们都说季文子是个既廉洁又忠诚的人。季文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做事十分谨慎,往往一件事要想了又想才能决定。季文子死后,有人对此传述。孔子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就说:「再,斯可矣!」孔子认为季文子小心谨慎固然是优点,但太过小心以致犹豫不决,做事没有效率,反让优点变成缺点,所以孔子说:「一件事想两次就够了。」后来「三思而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谨慎行事。

1. 形容谨慎行事。语本《论语.公冶长》。【例】凡事三思而行,才能减低发生错误的机率。

1. 反复再三考虑,然后再做。语本《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后比喻谨慎行事。《水浒传》第六七回:「林冲谏道:『兄长,人心难忖,三思而行。』」《三国演义》第一○回:「且州县之民,与明公何雠?杀之不详。望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在行动之前要认真思考三次,以确保决策或行动的正确性。这个成语强调了谨慎和深思熟虑的重要性,避免草率行事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

详细解释:

  • 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后世在表达中演变为“三思而行”,强调做事之前需要反复思考。
  •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人在做决定前会深思熟虑。

造句:

  1. 在做出重要投资决策之前,他总是采取《三思而行》的态度,确保不会因为一时冲动而造成损失。
  2. 别人告诫她做事要《三思而行》,不要轻易相信网上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以免上当受骗。
  3. 作为领导者,《三思而行》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他常常提醒团队成员,在做出决策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
  4. 她在决定创业前,详细地分析了市场情况和自身条件,正是《三思而行》让她避免了许多潜在的风险。
  5. 他在购买房产时也秉持《三思而行》,不仅考察了房价走势还对比了多个房源信息,最终找到了性价比高的居所。

分词解释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sī,sāi

1 想,考虑,动脑筋:~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忖。~索。~维。沉~。寻~。见异~迁。2 想念,挂念:~念。~恋。相~。3 想法:~绪。~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4 姓。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háng,xíng

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6 行业:同~。各~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