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拼音、解释、组词
上帝的简介:
shàng dì
①古代指主宰万物的天神:荡荡上帝,下民之辟。②古代的帝王: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③基督教所信奉的神。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并主宰着世界。中国古汉语原有“上帝”一词,意为“天帝”、“天神”。明末天主教传入中国后,借用“上帝”和“天主”译称该教信奉之神。19世纪初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亦曾以“上帝”和“天主”译称该派信奉之神。以后“上帝”成为中国基督教新教的专称,中国天主教则专称为“天主”。
①古代指主宰万物的天神:荡荡上帝,下民之辟。②古代的帝王: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③基督教所信奉的神。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并主宰着世界。中国古汉语原有“上帝”一词,意为“天帝”、“天神”。明末天主教传入中国后,借用“上帝”和“天主”译称该教信奉之神。19世纪初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亦曾以“上帝”和“天主”译称该派信奉之神。以后“上帝”成为中国基督教新教的专称,中国天主教则专称为“天主”。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基督教徒对所信仰、崇拜的神的称呼。【例】他向上帝祷告,希望母亲的病能早日痊愈。 △天主
1. 天帝。《易经.豫卦》:「《象》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我乃南方火德星君也,奉上帝敕,往烧汝家。」
2. 君主、帝王。《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汉.毛亨.传:「上帝,以托君王也。」《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顷闻上帝震怒,贬黜鼎臣。」
3. 基督教徒称所信仰、崇拜的神为上帝。《文明小史》第三八回:「黎教士说声:『可怜好好的人,把他捉来当禽兽看待,这还对得住上帝吗?』」
关于“上帝”这一词汇,它在不同的文化、宗教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表达。主要指的是最高神灵或创造宇宙及人类的伟大存在,在基督教中特指耶和华(即圣经中的神),而在其他一些信仰体系中可能有不同的称呼。
详细解释
- 宗教层面:在多神教的观念里,上帝通常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神祇。在 monotheism(一神论)信仰如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中,“上帝”代表唯一的造物主。
- 哲学与道德观:除了宗教意义之外,在某些哲学体系或道德观念里,“上帝”也可能被用来指代某种超自然的道德权威或理想。
- 文化象征:在一些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上帝作为象征性的存在出现,可以体现希望、正义、怜悯等正面价值观。
造句
- 我们应该感谢上帝赐予我们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生活。
- 在那个充满苦难的年代里,人们总是虔诚地祈求上帝保佑。
- 那个诗人曾写道:“我心中的歌赞美着你,上帝!”
- 虽然他不信神明,但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高的力量”——一种类似于上帝的概念。
-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仰望上帝,寻求指引和支持。
分词解释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帝
dì
1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玉皇大~。2 君主:~王。皇~。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