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言事的拼音、解释、组词

上书言事的简介:

shàng shū yán shì
指向朝廷书面提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议。现多指向上级写信提建议或意见。

  • AI解释

上书言事》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行为和过程,指的是臣子向君主或上级呈递书面报告、陈述意见或者提出建议。在古代中国,这种做法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活动形式,用于表达臣民的意见和诉求,也是官员参与国家事务讨论的重要方式之一。

详细解释

  1. 上书:指臣下向上级(通常为皇帝或其他执政者)递送书面报告或奏章。
  2. 言事:指的是提出建议、陈述意见或者反映情况。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官员和士人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事务的讨论。

造句

  1. 昔日忠臣董宣上书言事,直言谏诤,不畏权贵。
  2. 王安石变法时,多次向朝廷上书言事,提出了许多革新主张。
  3. 在古代,士子可以通过上书言事来表达自己的政见和对社会的看法。
  4. 他深知上书言事的重要意义,在关键时刻勇敢地向皇帝呈递了奏章。
  5. 这位官员长期致力于上书言事,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句子展示了“上书言事”在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分词解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yán

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5 姓。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3 职业: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7 服侍:~父母。